[实用新型]联排式盘管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76604.4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0377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堰市泰怡金属网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4 | 分类号: | F28D7/04;F28F1/24;F27D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6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娄***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联排式盘管换热器,它包括框架、输入总管、板栅、联管、回流总管、内道换热管和外道换热管。所述内道换热管同轴螺旋盘绕3~6圈,外道换热同轴盘绕2~3圈,两者在同一层面组成换热单元。所述框架内安置10~20道由联管连接的换热单元,每单元之间用板栅相隔和定位。所述输入总管和回流总管均为三通管道,输入总管的两只出口分别对接已连接内道换热管和外道换热管的联管,回流总管以两只出口分别对接已连接内道换热管和外道换热管出口端的联管,构成换热介质统一注入和排出的环流换热结构。本实用新型热辐射距离短,热置换快、效率高,再加上盘管结构的换热器轴向尺寸短,特别适合热处理炉配套。 | ||
搜索关键词: | 联排式盘管 换热器 | ||
【主权项】:
一种联排式盘管换热器,它包括框架(1)、输入总管(2)、板栅(3)、联管(4)、回流总管(5)、内道换热管(6)和外道换热管(7);所述框架(1)为矩形架,内设与下边框相平行的底板(1.2),底板(1.2)四角设有垂直调节组件(1.1),框架(1)上边框内置相平行的管夹(1.3);所述板栅(3)为薄板件,中间圆环形板面每隔45°角分别径向伸出等长的板条,板条上均布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道换热管(6)和外道换热管(7)均为薄壁圆管,内道换热管(6)同轴螺旋盘绕3~6圈,外道换热管(7)同轴螺旋盘绕2~3圈,内道换热管(6)置于外道换热管(7)内道圈内组成同一层面的换热单元;所述联管(4)是一根末端轴向封闭的盲直管,沿同一侧管壁按联排换热单元数量预置通孔;所述框架(1)横向安置10~20道由联管(4)连接的换热单元,每单元之间用板栅(3)相隔,联排的换热单元由贯穿板栅(3)的螺栓串连接,板栅(3)的安装高度由垂直调节组件(1.1)微调,排列就绪的内道换热管(6)和外道换热管(7)两端口部分别用联管(4)作密封连接;所述输入总管(2)和回流总管(5)均为三通管道,位于框架(1)一侧上部的输入总管(2)由管夹(1.3)固定,输入总管(2)以两只出口分别对接已连接内道换热管(6)和外道换热管(7)进口端的联管(4),位于框架(1)上部另一侧的回流总管(5)也由管夹(1.3)固定,回流总管(5)以两只出口分别对接已连接内道换热管(6)和外道换热管(7)出口端的联管(4),构成联排的内道换热管(6)和外道换热管(7)由输入总管(2)统一注入换热介质,回流总管(5)统一排出换热介质的环流换热结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堰市泰怡金属网管有限公司,未经姜堰市泰怡金属网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0976604.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多螺旋热能传递器
- 下一篇:一种管板在侧面的联排管束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