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抽吸油墨管润墨旋珠笔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74902.5 | 申请日: | 2016-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70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7 |
发明(设计)人: | 鲍硕;鲍根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卫华 |
主分类号: | B43K1/08 | 分类号: | B43K1/08;B43K5/06;B43K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6000 安徽省安庆***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抽吸油墨管润墨旋珠笔结构合理,设置精巧,创新设置的抽吸油墨管、旋珠卡板a、旋珠卡板b和润墨旋珠,可替代圆珠笔、中性笔笔尖“球珠”和“球座体”功能,只需在普通弹性金属薄板上钻孔,润墨旋珠就能配套使用,自由旋转运行,不再需要精密设备、高难工艺和特殊材料生产制造,大大降低技术难度和对加工设备及原材料的苛刻要求,从而更经济实用。同时,本实用新型兼具钢笔和圆珠笔、中性笔的优点,使用中性油墨,书写流畅顺滑,采用新颖独特的筒状活塞抽吸油墨方式和较大容量抽吸油墨管,可循环使用,既方便携带,又无需担心笔头球珠磨损渗漏油墨,避免大量废弃整个笔芯造成浪费,更低碳环保,满足各种场合书写要求,市场需求广泛。 | ||
搜索关键词: | 抽吸 油墨 管润墨旋珠笔 | ||
【主权项】:
一种抽吸油墨管润墨旋珠笔 ,包括笔杆组件及顶塞(1‑1)、抽吸油墨管(2‑1)和笔头组件及卡管(2‑7),其特征是:所述笔杆组件及顶塞(1‑1)设置插拔活动管(1‑2)、笔杆套(1‑3);所述笔杆组件及顶塞(1‑1)通过拔出与插入方式与抽吸油墨管(2‑1)活动连接,通过卷簧式尼龙拉线(2‑12)与抽吸油墨管(2‑1)设置的活塞底托(2‑13)固定连接,顶端还设置下插孔(2‑9),并通过配置的下推插杆(2‑8)与抽吸油墨管(2‑1)设置的筒状活塞(2‑11)活动连接;所述拨插活动管(1‑2)外侧通过阻尼橡胶圈(2‑2)与笔杆套(1‑3)活动连接,内侧与抽吸油墨管(2‑1)固定连接,并在一侧设置推插杆收存插口(4‑1);所述笔杆套(1‑3)上端内侧与阻尼橡胶圈(2‑2)活动连接,下端内侧固定设置接插密封圈(2‑4)、限位档卡(2‑5)、弹性蓄墨圈(2‑14)、圆孔弹性板(2‑15),还设置多个开放吸墨口(1‑4)与外部连通;所述弹性蓄墨圈(2‑14)下侧与固定设置的圆孔弹性板(2‑15)固定连接;所述圆孔弹性板(2‑15)与笔头组件及卡管(2‑7)设置的渗墨管(2‑16)活动连接;所述抽吸油墨管(2‑1)上端外侧与拨插活动管(1‑2)固定连接,末端与接插密封圈(2‑4)和限位档卡(2‑5)活动连接,其管壁内侧设置筒状活塞(2‑11)和活塞底托(2‑13)并灌入油脂浮塞(2‑3),所述活塞底托(2‑13)通过连线悬挂于筒状活塞(2‑11)下端;所述笔头组件及卡管(2‑7)设置渗墨管(2‑16)、蓄墨海绵块(2‑17)、润墨毛刷(2‑6)、旋珠卡板a(2‑18)、旋珠卡板b(2‑19)和润墨旋珠(1‑5);所述渗墨管(2‑16)上端固定连接圆孔弹性板(2‑15),下端固定连接旋珠卡板a(2‑18),通过中心圆孔并经蓄墨海绵块(2‑17)向下渗透油墨,再通过润墨毛刷(2‑6)与润墨旋珠(1‑5)活动连接;所述旋珠卡板a(2‑18)、旋珠卡板b(2‑19)正中设置圆形珠孔;所述润墨旋珠(1‑5)处于旋珠卡板a(2‑18)与旋珠卡板b(2‑19)之间,与旋珠卡板a(2‑18)和旋珠卡板b(2‑19)设置的圆形珠孔内径活动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卫华,未经于卫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0774902.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