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杠杆原理新型单伸缩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有效
申请号: | 201620355693.0 | 申请日: | 2016-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677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9 |
发明(设计)人: | 胡志强;毛立平;卢辉;杨德云;姚琪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5/44 | 分类号: | E21D15/44;E21D15/51;E21D15/60;G06F17/50;G06F1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杠杆原理新型单伸缩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包括顶盖、悬浮盖、活柱、手把阀体、油缸、高压传递压缩室、动力压缩室、复位压缩室、应力传递缸、杠杆、复位弹簧、底座、三用阀,支柱内部通过采用高压传递压缩室、动力压缩室、复位压缩室、应力传递缸、杠杆以及其他杆件等构成利用压差传动与杠杆原理增加支柱工作支撑压力的结构系统,还有助于支柱降柱收缩且能实现在长时间支撑后可完全收缩。本设计降低了单体液压支柱因上覆岩层突然来压而反应不及时出现压柱、死柱,甚至爆缸等事故的发生率,提高了支柱在煤矿井下的支护水平和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杠杆 原理 新型 伸缩 悬浮 单体 液压 支柱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杠杆原理新型单伸缩悬浮式单体液压支柱,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1)、悬浮盖(2)、活柱(5)、手把阀体(3)、油缸(7)、高压传递压缩室(32)、动力压缩室(30)、复位压缩室(23)、应力传递缸(11)、杠杆(4)、复位弹簧(16)、底座(9)、三用阀(14),所述顶盖(1)固定于所述活柱(5)顶部的所述悬浮盖(2)上方,所述手把阀体(3)和所述三用阀(14)均安设在所述油缸(7)上端口,所述油缸(7)下端口与所述底座(9)无缝焊接,所述复位弹簧(16)上下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悬浮盖(2)和所述底座(9),且偏心安设在所述活柱(5)内腔中,所述高压传递压缩室(32)无缝焊接在所述活柱(5)上端与所述悬浮盖(2)的内壁上,所述复位压缩室(23)位于所述高压传递压缩室(32)正下方,且无缝焊接在所述活柱(5)内壁上,所述复位压缩室(23)底部与所述活柱(5)下端口对齐,还包括活塞Ⅰ(24)、活塞Ⅱ(21)、活塞Ⅲ(18)、传动杆(6)和底推杆(8),所述底推杆(8)一端固定有所述活塞Ⅰ(24),密封式插入所述复位压缩室(23)内,另一端焊接于所述底座(9),所述传动杆(6)一端固定有所述活塞Ⅱ(21),密封式插入所述复位压缩室(23)内,另一端固定有所述活塞Ⅲ(18),密封式插入所述高压传递压缩室(32)内,所述应力传递缸(11)焊接于所述底座(9)上,还包括活杆(10)、传递杆(12)、固定杆(29)、独脚压片(38)、弹簧Ⅰ(36)、弹簧Ⅱ(40),所述独脚压片(38)套上所述弹簧Ⅱ(40)安设在所述应力传递缸(11)的底脚与所述底座(9)之间,所述活杆(10)密封式插入所述应力传递缸(11)内,且所述活杆(10)上端部通过所述固定杆(29)竖直固定于所述活柱(5)内壁,所述传递杆(12)套上所述弹簧Ⅰ(36)密封式插入所述活杆(10)上端部,所述动力压缩室(30)焊接在所述传递杆(12)上端,还包括活塞Ⅳ(31)、动力杆(13)和支杆(15),所述活塞Ⅳ(31)安设在所述动力压缩室(30)中,且运动时密封性完好,所述动力杆(13)一端固定有所述活塞Ⅳ(31),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杠杆(4)的一端,所述杠杆(4)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传动杆(6),所述支杆(15)上端焊接在所述悬浮盖(2)上,下端铰接于所述杠杆(4)的支点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20355693.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