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级叠弧式鱼道及过鱼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06572.0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29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戎贵文;郑青辉;戴会超;赵彬如;沈齐婷;肖柏青;王旭;梁智龙;向令;郑雅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8/08 | 分类号: | E02B8/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级叠弧式鱼道及过鱼方法,涉及过鱼建筑物和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领域。本发明的多级叠弧式鱼道由若干个梯级的鱼道单元、鱼道两翼墙和控制系统组成,鱼道单元的底板和闸门均为弧形面板,形成了叠弧式结构,鱼道单元内的折叠板能够随着闸门开启过程趋于平直,与闸门协同形成有利于鱼类上溯的水流条件。本发明与传统鱼道相比,能够缩短鱼道长度、调节鱼道水流条件,智能化水平高,适用于不同水头的大坝过鱼,也适于不同游泳能力的鱼类,有利于保护鱼类资源,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 ||
搜索关键词: | 鱼道 水流条件 闸门 鱼类 鱼类资源 河流生态系统 水利水电工程 底板 弧式结构 弧形面板 控制系统 生态环境 游泳能力 闸门开启 折叠板 智能化 水头 平直 两翼 梯级 建筑物 大坝 协同 多样性 | ||
【主权项】:
1.一种多级叠弧式鱼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梯级的鱼道单元、鱼道两翼墙(10)和控制系统(11),所述鱼道单元由底板(1)、闸门(2)、折叠板(3)、支撑架(4)、支臂(5)、支承铰(6)、启闭机(7)、钢丝绳(8)和感应器(9)组成,所述鱼道两翼墙(10)垂直固定在鱼道的左右两侧,鱼道两翼墙(10)顶端设有垂直横跨鱼道两侧的梁,梁的数量与启闭机(7)的数量相同,所述控制系统(11)布置在鱼道两翼墙(10)的外侧壁面,所述底板(1)的形状为弧形面板,相邻两个鱼道单元的底板(1)上、下端连接固定,每块底板(1)的上端两侧设有轴承座;所述闸门(2)是略小于所述底板(1)曲率的弧形面板,闸门(2)位于底板(1)上面,闸门(2)与底板(1)的宽度相同,闸门(2)的长度小于底板(1)的长度;所述闸门(2)的弧形面板长度是底板(1)弧形面板长度的1/2~5/6,所述闸门(2)关闭时完全位于底板(1)内,闸门(2)开启时贴着底板(1)逆时针旋转,最大旋转角度不大于闸门(2)弧形面板的弧度;所述闸门(2)设有助推板(21)和环钩(22),助推板(21)位于闸门(1)底端的中心,环钩(22)位于靠近闸门(1)顶端的两侧;所述闸门(2)在靠近顶端的弧形面板上设有若干条窄竖缝(23);所述折叠板(3)包括长板(31)和短板(32),所述长板(31)与短板(32)之间通过重型轴承铰链(33)相接,长板(31)与短板(32)的宽度相同;所述支撑架(4)形状为“V型”,支撑架(4)的两个上端与重型轴承铰链(33)中部相接,支撑架(4)的下端设有球型的支撑脚(41);所述支臂(5)连接在闸门(2)与支承铰(6)之间,每个鱼道单元有两对支臂(5),两对支臂(5)分别位于闸门(2)左、右侧的边缘内,每对支臂(5)所在的平面与鱼道两翼墙(10)平行;所述支承铰(6)垂直固定于鱼道两翼墙(10)内侧,每个鱼道单元有一对支承铰(6),支承铰(6)与支臂(5)垂直;所述启闭机(7)固定于鱼道两翼墙(10)顶端的梁中部,所述钢丝绳(8)一端连接启闭机(7)、另一端连接在闸门(2)的吊点;所述感应器(9)安装在鱼道两翼墙(10)的内侧壁,所述控制系统(11)能够接收各级鱼道单元中感应器(9)的监测信号,并通过内部编有指令程序的大规模集成块控制相应鱼道单元中的启闭机(7)工作状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206572.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桥梁钢箱梁节段间平对接插接吊装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下压式破冰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