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钢—混凝土连接井在水下干燥环境中进行管道连接的工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91691.3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30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杨涛;李国洪;边江;黄峰;杨荔;王勇;沈文;魏斌;魏耀红;皮文强;徐雯婷;王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4 | 分类号: | E02D19/04 |
代理公司: | 武汉河山金堂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 |
地址: | 43001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利用钢—混凝土连接井在水下干燥环境中进行管道连接的工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制作长方体双层钢板井筒,同时在连接井的设计位置,水下开挖放置长方体双层钢板井筒的基坑;S2、将制作的长方体双层钢板井筒浮运至设计连接井的基坑处下沉,就位;S3、将连接井基坑内长方体双层钢板井筒的外侧回填至沉管设计底标高;S4、将预留的竖槽在水下进行切割并取出,进行沉管沉放,再将竖槽放置于长方体双层钢板井筒内原位;S5、抽干连接井内的水,再进行沉管连接、压管及回填。其优点是:利用本方法解决了水面以下管道无法在干燥环境中进行连接的问题,减少水下沉管连接占用水面积大、时间长,且周边环境、地质等影响而造成支护难度大、止水效果差的难题。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钢板 井筒 基坑 干燥环境 沉管 混凝土连接 管道连接 回填 工法 竖槽 下沉 设计位置 周边环境 支护 管连接 预留的 标高 就位 抽干 井内 压管 止水 制作 切割 开挖 取出 占用 地质 水面 | ||
【主权项】:
1.一种利用钢—混凝土连接井在水下干燥环境中进行管道连接的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制作长方体双层钢板井筒;同时在连接井的设计位置,水下开挖放置长方体双层钢板井筒的连接井基坑a;S2、将制作的长方体双层钢板井筒浮运至设计连接井基坑a处下沉,就位;再在长方体双层钢板井筒内灌注混凝土b进行封底,并向长方体双层钢板井筒的第二容置腔(14)内灌注混凝土b,以形成钢—混凝土连接井;S3、将连接井基坑a内长方体双层钢板井筒外侧回填至沉管c设计底标高d处,并找平,以满足沉管施工要求;S4、将预留的竖槽(5)在水下进行切割并取出,进行沉管c的沉放,然后将取出的竖槽(5)槽板下部切割为与沉管c大小相同的半圆e,再将切割后的竖槽(5)放置于长方体双层钢板井筒内原位置,使得沉管c卡合于竖槽(5)底部半圆e内,最后在竖槽(5)内灌注混凝土b;S5、抽干连接井内的水,再进行沉管c的焊接连接、压管及回填;所述长方体双层钢板井筒,包括两块第一双层钢板(1)、两块第二双层钢板(2),所述第一双层钢板(1)与所述第二双层钢板(2)垂直设置,每相邻两块所述第一双层钢板(1)之间焊接有一所述第二双层钢板(2),使得两块所述第一双层钢板(1)、两块所述第二双层钢板(2)共同构成一带第一容置腔(3)的长方体双层钢板井筒;其中:所述第一双层钢板(1)或所述第二双层钢板(2)内设置有由钢板(51)组成的竖槽(5),用于实现沉管的沉放;所述第一双层钢板(1)包括外侧钢板(11)、内侧钢板(12)、至少一根支撑角钢(13),所述外侧钢板(11)通过所述支撑角钢(13)与所述内侧钢板(12)连接,使得所述外侧钢板(11)、内侧钢板(12)构成一带第二容置腔(14)的第一双层钢板(1),用于混凝土的灌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191691.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清扫机构及清扫车
- 下一篇:一种压型钢板组合楼板保温板固定安装结构以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