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硒化铅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52827.X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98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费广涛;仲斌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1B19/04 | 分类号: | C01B19/04;C09K11/88;B82Y40/00;B82Y20/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任岗生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硒化铅纳米晶及其制备方法。纳米晶由相互垂直的其触角的横截面为四棱柱状的六触角硒化铅纳米晶组成,其中,触角的长度为90~110nm,触角的根部的棱边长为55~65nm、端部的棱边长为35~45nm;方法为先将油酸铅溶液于惰性气氛中加入搅拌下的二卞胺中,得到混合溶液,再将含硒的二卞胺溶液于惰性气氛中滴加入混合溶液中,得到反应溶液,之后,先将反应溶液于惰性气氛中搅拌冷却至室温,得到反应浆料,再对反应浆料进行固液分离和洗涤的处理,制得目的产物。它可作为新一代红外探测器的基础单元,广泛地用于商业化制造超高灵敏度和探测率的红外器件。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晶 触角 硒化铅 反应浆料 反应溶液 边长 制备 超高灵敏度 红外探测器 混合溶液中 固液分离 红外器件 混合溶液 基础单元 搅拌冷却 四棱柱状 胺溶液 垂直的 探测率 新一代 油酸铅 洗涤 制造 | ||
【主权项】:
1.一种硒化铅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包括有机溶液法,其特征在于主要步骤如下:步骤1,先按照35~45mmol/L的油酸铅溶液和二卞胺的体积比为1:8~12的比例,将80~120℃的油酸铅溶液于惰性气氛中加入搅拌下的140~160℃的二卞胺中,待其温度稳定为140~160℃后保温10~20min,得到混合溶液,再将80~120℃的35~45mmol/L的含硒的二卞胺溶液于惰性气氛中滴加入混合溶液中,滴加结束后将温度升至190~210℃并保温20~30min,其中,含硒的二卞胺溶液和混合溶液中的二卞胺的体积比为1:8~12,得到反应溶液;步骤2,先将反应溶液于惰性气氛中搅拌冷却至室温,得到反应浆料,再对反应浆料进行固液分离和洗涤的处理,制得硒化铅纳米晶;所述硒化铅纳米晶由相互垂直的六触角硒化铅纳米晶组成,其中,六触角硒化铅纳米晶触角的横截面为四棱柱状,横截面为四棱柱状触角的长度为90~110nm,横截面为四棱柱状触角的根部的棱边长为55~65nm、端部的棱边长为35~45n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152827.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板材边切割修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以镍铁渣粉作为阻燃与填充材料的橡胶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