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永磁直驱风机的软并网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20210.X | 申请日: | 201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3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燕;吕建波;黄力哲;葛建宏;刘长良;刘卫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04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永磁直驱风机的软并网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包括:MPU控制器、整流器、LC滤波器、Boost变换器、逆变桥、LCL滤波器、第一驱动模块、第二驱动模块、辅助负载、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第一电压传感器、第二电压传感器、第三电压传感器、第四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本发明通过在并网侧引入辅助负载,使永磁直驱风机并网前带载运行,可避免空载并网时稳定性差的缺点,以及,通过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控制永磁直驱风机的输出电压,可使其幅值、频率、相位更好的与电网电压保持一致,从而减弱并网时对电网的冲击。 1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直驱风机 电压传感器 并网 辅助负载 控制装置 驱动模块 接触器 软并网 电流传感器 支持向量机 电网电压 输出电压 预测模型 控制器 逆变桥 整流器 空载 前带 电网 引入 | ||
MPU控制器(1)、整流器(2)、LC滤波器(3)、Boost变换器(4)、逆变桥(5)、LCL滤波器(6)、第一驱动模块(7)、第二驱动模块(8)、辅助负载(Rz)、第一接触器(K1)、第二接触器(K2)、第一电压传感器(UT1)、第二电压传感器(UT2)、第三电压传感器(UT3)、第四电压传感器(UT4)和电流传感器(CT1);其中,
所述整流器(2)的三相输入端与永磁直驱风机(GS)的三相输出端连接,所述整流器(2)的单相输出正端与所述LC滤波器(3)的输入正端连接,所述整流器(2)的单相输出负端与所述LC滤波器(3)的输入负端连接;
所述LC滤波器(3)的输出正端与所述Boost变换器(4)的输入正端连接,所述LC滤波器(3)的输出负端与所述Boost变换器(4)的输入负端连接;
所述Boost变换器(5)的输出正端与所述逆变桥(5)的输入正端连接,所述Boost变换器(5)的输出负端与所述逆变桥(5)的输入负端连接;
所述逆变桥(5)的输出正端与所述LCL滤波器(6)的输入正端连接,所述逆变桥(5)的输出负端与所述LCL滤波器(6)的输入负端连接;
所述LCL滤波器(6)的输出正端与所述第三电压传感器(UT3)的测量正端连接,所述LCL滤波器(6)的输出负端与所述第三电压传感器(UT3)的测量负端连接;
所述第一接触器(K1)的一端与所述LCL滤波器(6)的输出正端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器(K1)的另一端与所述辅助负载(Rz)的一端连接,所述辅助负载(Rz)的另一端与单相电网的零线接线端连接;
所述第二接触器(K2)的一端与所述LCL滤波器(6)的输出正端连接,所述第二接触器(K2)的另一端与所述单相电网的火线接线端连接;
所述第一电压传感器(UT1)的测量正端与所述LC滤波器(3)的输出正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传感器(UT1)的测量负端与所述LC滤波器(3)的输出负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传感器(UT1)的测量信号输出端与所述MPU控制器(1)连接;
所述第二电压传感器(UT2)的测量正端与所述Boost变换器(4)的输出正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传感器(UT2)的测量负端与所述Boost变换器(4)的输出负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传感器(UT2)的测量信号输出端与所述MPU控制器(1)连接;
所述第三电压传感器(UT3)的测量正端与所述LCL滤波器(6)的输出正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压传感器(UT3)的测量负端与所述LCL滤波器(6)的输出负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压传感器(UT3)的测量信号输出端与所述MPU控制器(1)连接;
所述第四电压传感器(UT4)的测量正端与所述单相电网的火线接线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压传感器(UT4)的测量负端与所述单相电网的零线接线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压传感器(UT4)的测量信号输出端与所述MPU控制器(1)连接;
所述电流传感器(CT1)的测量正端和测量负端分别与所述LCL滤波器(6)连接,所述电流传感器(CT1)的测量信号输出端与所述MPU控制器(1)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模块(7)的输入端与所述MPU控制器(1)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模块(7)的输出端与所述Boost变换器(4)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模块(8)的输入端与所述MPU控制器(1)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模块(8)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逆变桥(5)连接。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直驱风机的软并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C滤波器(3)包括第一电感(L1)和第一电容(C1);其中,所述第一电感(L1)的一端与所述整流器(2)的单相输出正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负极与所述整流器(2)的单相输出负端连接。
3.权利要求2所述的永磁直驱风机的软并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器(2)为不控整流器。4.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直驱风机的软并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Boost变换器(4)包括第二电感(L2)、第一功率管(Q1)、二极管(D)和第二电容(C2);其中,所述第二电感(L2)的一端与所述LC滤波器(3)的输出正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功率管(Q1)的漏极与所述二极管(D)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功率管(Q1)的栅极与所述第一驱动模块(7)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管(Q1)的源极与所述LC滤波器(3)的输出负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正极与所述逆变桥(5)的输入正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负极与所述逆变桥(5)的输入负端连接。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直驱风机的软并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桥(5)包括第二功率管(Q2)、第三功率管(Q3)、第四功率管(Q4)和第五功率管(Q5);其中,所述第二功率管(Q2)的栅极和所述第五功率管(Q5)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二驱动模块(8)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功率管(Q3)的栅极和所述第四功率管(Q4)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二驱动模块(8)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功率管(Q2)的源极与所述第四功率管(Q4)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功率管(Q2)的漏极与所述Boost变换器(4)的输出正端连接,所述第三功率管(Q3)的漏极与所述第二功率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功率管(Q3)的源极与所述第五功率管(Q5)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功率管(Q4)的源极与所述Boost变换器(4)的输出负端连接,所述第五功率管(Q5)的源极与所述第四功率管(Q4)的源极连接。
6.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直驱风机的软并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CL滤波器(6)包括第三电感(L3)、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感(L4);其中,所述第三电感(L3)的一端与所述逆变桥(5)的输出正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流传感器(CT1)的测量正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正极与所述电流传感器(CT1)的测量负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负极与所述逆变桥(5)的输出负端连接,所述第四电感(L4)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电感(L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压传感器(UT3)的测量正端连接。
7.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直驱风机的软并网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控制方法的工作步骤为,步骤1:在永磁直驱风机(GS)并网前,闭合第一接触器(K1),进行永磁直驱风机(GS)的输出电压调节,令所述MPU控制器(1)按照如下方式运作:
在k时刻,通过第一电压传感器(UT1)采集第一电容(C1)的电压Vd(k),通过第二电压传感器(UT2)采集第二电容(C2)的电压Vb(k),结合前馈补偿器与第一PI控制器计算Boost变换器(4)中第一功率管(Q1)的PWM控制信号的占空比D1(k),通过第三电压传感器(UT3)采集永磁直驱风机(GS)的输出电压Vo(k),通过第四电压传感器(UT4)采集单相电网的电压V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未经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120210.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能源VSG调频的直流电压控制装置、方法及优化方法
- 下一篇:光储一体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