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凹坑图案的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15534.4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46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叶晶;王兆翔;陈立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13 | 分类号: | H01M4/13;H01M4/04;H01M10/05;H01M12/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郭广迅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所述电极在其上下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具有多个凹坑,每个凹坑顶面投影的面积为25平方纳米‑250000平方微米,所述凹坑的深度为10纳米‑500微米,以及相邻凹坑的中心距为10纳米‑1000微米。在作为二次电池电极使用时,该电极可以有效地将电化学活性金属如金属锂限制在凹坑中,避免在电极表面上出现电化学活性金属的枝晶(如,锂枝晶),以及缓冲合金化反应过程中的电极的巨大体积形变,从而提高金属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循环寿命。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图案 用于 二次 电池 电极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所述电极在其上下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具有多个凹坑,每个凹坑顶面投影的面积为25平方纳米‑250000平方微米,所述凹坑的深度为10纳米‑500微米,以及相邻凹坑的中心距为10纳米‑1000微米;所述电极包括由硅或锡形成的基底层和由金、铜、钛、铝、镍或铁形成的保护层,所述电极在其具有保护层一侧的表面上设有凹坑;或者,所述电极包括由硅、锡、铜、钛、镍或铁形成的基底层和高分子材料层,以及所述电极在其具有高分子材料层一侧的表面上设有凹坑。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115534.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