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理黑臭水体的电催化微阵列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90763.5 | 申请日: | 2016-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960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牛军峰;杨志峰;马超;苏美蓉;吕斯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C02F1/72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董李欣 |
地址: | 523808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水污染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理黑臭水体的电催化微阵列系统。该系统包括微电极阵列、电极支架、直流稳压电源,其中微电极阵列由双股电缆、氧化铅电极对、限位架构成。该系统利用电催化氧化产生羟基自由基以分解有机污染物,同时利用电解水的原理,产生微纳米气泡增加水中溶氧量,本发明系统中产生的多种活性物质与水体直接接触,借助羟基自由基的氧化能力和微纳米气泡的界面活性等作用对污染水体进行原位就地处理,可有效解决湖泊、水库、池塘、景观水体等缓流或黑臭水域的富营养化及有机物污染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理 水体 电催化 阵列 系统 | ||
【主权项】:
1.一种治理黑臭水体的电催化微阵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微电极阵列(1)、电极支架(2)、直流稳压电源(3),其中微电极阵列由双股电缆(21)、氧化铅电极对(22)、限位架(23)构成,微电极阵列(1)通过电极支架(2)支撑并通过其中的双股电缆(21)与直流稳压电源(3)连通,氧化铅电极对(22)分别穿透双股电缆(21)阳极和阴极的导线,将直流稳压电源(3)提供的电流传递给黑臭水体;所述微电极阵列由多组氧化铅阴阳极形成的电极对组成,电极对的数量为20‑300对;所述的限位架(23)材质为工程塑料,将氧化铅电极对(22)的尖端距离严格控制在0.1‑0.2mm之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未经东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1090763.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