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备缓加电功能的光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60998.9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5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周本军;胡伟;黄雨新;张敏;叶峻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H9/04 |
代理公司: | 重庆辉腾律师事务所50215 | 代理人: | 侯懋琪,侯春乐 |
地址: | 40006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缓加电功能的光模块,包括光模块,所述光模块上设置有缓加电模块;所述缓加电模块由尖峰电流泄放单元、瞬时电压抑制单元、隔离单元和加电时序控制单元组成;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提供了一种具备缓加电功能的光模块。 | ||
搜索关键词: | 具备 缓加电 功能 模块 | ||
【主权项】:
一种具备缓加电功能的光模块,包括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模块上设置有缓加电模块;所述缓加电模块由尖峰电流泄放单元(1)、瞬时电压抑制单元(2)、隔离单元(3)和加电时序控制单元(4)组成;所述尖峰电流泄放单元(1)由第一N沟道MOS管(Q2)、第二N沟道MOS管(Q3)和第一P沟道MOS管(Q1)组成;所述瞬时电压抑制单元(2)由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组成;所述隔离单元(3)由第二P沟道MOS管(Q4)和第二电阻(R2)组成;所述加电时序控制单元(4)由三个加电单元组成,三个加电单元的电气结构相同,单个加电单元由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和磁珠(L)组成;三个加电单元分别对应光模块的MCU模块、光发送电路和光接收电路;所述第三电容(C3)采用极性电容,所述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采用无极性电容;第一P沟道MOS管(Q1)的源极与节点C(C)连接,节点C(C)与电源(VCC)连接,第一P沟道MOS管(Q1)的栅极连接至节点A,第一P沟道MOS管(Q1)的漏极连接至节点B,节点B与第二N沟道MOS管(Q3)的栅极连接;第二N沟道MOS管(Q3)的漏极与电源(VCC)连接,第二N沟道MOS管(Q3)的源极接地;第一N沟道MOS管(Q2)的漏极与节点B(B)连接,第一N沟道MOS管(Q2)的栅极连接至节点A(A),第一N沟道MOS管(Q2)的源极接地;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节点D连接,节点D与节点C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节点A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节点A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第二P沟道MOS管(Q4)的源极与节点D连接,第二P沟道MOS管(Q4)的栅极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二P沟道MOS管(Q4)的漏极与节点E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在单个加电单元中,第二电容(C2)的一端与节点F连接,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磁珠(L)的一端与节点F连接,磁珠(L)的另一端与节点G连接,第三电容(C3)的正极与节点G连接,第三电容(C3)的负极接地,节点G形成加电单元的输出端;三个加电单元中的节点F均连接至节点E。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60998.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源防短路保护系统
- 下一篇:一种安装于塔库停车板的充电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