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研究气液传质机理的湿壁塔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30264.6 | 申请日: | 2016-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344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清海;刘振;张衍国;谭中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谭中超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7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57 | 代理人: | 罗建书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研究气液传质机理的湿壁塔,其中,套筒(1)为具有容置腔的壳体;液体分布装置(2)放置在套筒(1)内的容置腔中,且与套筒(1)间形成保温夹套;液体分布装置(2)包括受液腔和气液反应腔,液体自下流入受液腔并向上运行到设定间隙处溢流到气液反应腔落下形成液膜;气体分布装置(3设在液体分布装置(2)的中空部,包括进气管(31),从进气管(31)进入的气体自下流入并向上运行而后折返到底部又反向朝上运行。通过液体分布装置,把液体均匀地分布于溢流体,减少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液体不良分布所引起的放大效应,充分发挥了湿壁塔的脱除效率。通过溢流体,能够保证湿壁塔内壁上的流体流量恒定。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研究 传质 机理 湿壁塔 | ||
【主权项】:
1.一种用于研究气液传质机理的湿壁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壁塔包括:套筒(1)、液体分布装置(2)、气体分布装置(3)、上法兰盖(4)和下法兰盖(5);套筒(1)为具有容置腔的壳体;液体分布装置(2)放置在套筒(1)内的容置腔中,且与套筒(1)之间形成供保温液流动通路的夹套;液体分布装置(2)包括受液腔和气液反应腔,液体自下流入受液腔并向上运行到设定的间隙处溢流到气液反应腔落下形成液膜;气体分布装置(3)设置在所述液体分布装置(2)内的中空部,包括进气管(31),从进气管(31)进入的气体自下流入并向上运行而后折返到底部又反向朝上运行;上法兰盖(4)设置在套筒(1)的上方,并有出气管向下延伸与液体分布装置(2)的中空部相通,以将气液反应后的烟气及时排到外部;下法兰盖(5)设置在套筒(1)的底部,吸收液入口管(21)、废液出口管(22)和进气管(31)穿过该下法兰盖(5)并延伸向外;所述液体分布装置(2)包括:湿壁壁部(20)、吸收液入口管(21)、废液出口管(22)、溢流体(23)、帽件(24)、积聚板(25);湿壁壁部(20)围绕形成中空部,积聚板(25)设在湿壁壁部(20)的底部;溢流体(23)设置在所述中空部中,溢流体(23)的外侧与湿壁壁部(20)内侧和底部的积聚板(25)之间形成受液腔;溢流体(23)的内侧与和底部的积聚板(25)之间形成气液反应腔;帽件(24)一端部与湿壁壁部(20)接在一起,且位于溢流体(23)的上方并与溢流体(23)之间有间隙;废液出口管(22)设置在积聚板(25)的底部与所述气液反应腔相通,另一端与外部废液收集设备连通;吸收液入口管(21)设置在积聚板(25)的底部且通向所述受液腔,吸收液入口管(21)另一端连通外部的溶液供给装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谭中超,未经清华大学;谭中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30264.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健康管理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中医特色专科医疗信息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