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热致荧光变色性质的铜(Ⅰ)‑卤簇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22435.0 | 申请日: | 2016-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60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辛丙靖;李鹏;罗力莎;李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F1/08 | 分类号: | C07F1/08;C09K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2022 吉林省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热致荧光变色性质的铜(I)‑卤簇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16H32N4Cu6I6Br2,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晶体颜色为无色,空间群为p‑1,化合物为由若干非对称结构单元构成的两重互穿的三维结构;每个非对称结构基元由三个晶体学独立的Cu原子、三个晶体学独立的I原子、一个晶体学独立的Br原子和二分之一个晶体学独立的配体分子组成;结构中Cu原子采取四配位模式,Cu(1)和Cu(3)的配位模式相同,都是同三个I原子和一个Br原子进行配位。本发明得到了具有层状结构的铜卤素阴离子簇,这一结构与常见的铜卤素簇不同,使化合物展现了独特的荧光性质。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荧光 变色 性质 卤簇基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具有热致荧光变色性质的铜(l)‑卤簇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16H32N4Cu6l6Br2,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晶体颜色为无色,空间群为p‑1,化合物为由若干非对称结构单元构成的两重互穿的三维结构;每个非对称结构基元由三个晶体学独立的Cu原子、三个晶体学独立的l原子、一个晶体学独立的Br原子和二分之一个晶体学独立的配体分子组成;结构中Cu原子采取四配位模式,Cu(1)和Cu(3)的配位模式相同,都是同三个l原子和一个Br原子进行配位,Cu(2)同两个l原子、一个Br原子和一个N原子进行配位;l原子有两种不同的桥联模式,l(1)是四配位的桥联模式μ4‑l,l(2)和l(3)是二配位的桥联模式μ2‑l;Br原子采取的是三配位的桥联模式μ3‑Br。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化工学院,未经吉林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922435.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