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倍压双冷臭氧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82601.9 | 申请日: | 2016-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768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陈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剑明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地址: | 52842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倍压双冷臭氧发生器,包括壳体、玻璃管、不锈钢的内筒形电极、外筒形电极、进气座和出气座,还包括导风件、离心风机和出气件,出气件包括外套筒、内套筒和将内、外套筒相连接有筋;离心风机设置在风机座的开口上,离心风机的进风孔与风机座内腔相对,导风件一端与离心风机的出风接口连接、另一端与进气座的封闭座插接;出气座的环形卡槽与壳体的进气端的第一固定孔嵌合、导风件与进气座的连接端与第二固定孔嵌合;出气件的法兰和出气座的法兰固定连接,出气部插入内套筒内。离心风机吸入外部冷空气经过散热片带走热量,使温度降低;风机口部向内筒形电机内壁吹风使空气吸收内筒形电极的热量并排出,延长了使用寿命也提高发生器臭氧产量。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倍压双冷 臭氧发生器 | ||
【主权项】:
1.一种倍压双冷臭氧发生器,包括壳体、玻璃管、不锈钢的内筒形电极、外筒形电极、进气座和出气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座包括连接部、出气部、设置在连接部和出气部相交处的法兰和内筒形电极孔,内筒形电极孔内有第一沉孔和第二沉孔,出气部有与第一沉孔相通的臭氧出气孔;连接部上有环形卡槽;所述进气座中空一端开口、封闭端的端板上有空气导气孔,封闭端有环形台肩,环形台肩上有若干轴气导气孔与进气座的内腔相通,进气座的开口端有一沉孔;进气座上有一挡板;壳体的进气端的进气端板上有第一固定孔和环绕第一固定孔的空气进气孔;壳体的导气端设置有中空的具有开口的风机座,导气端板上有第二固定孔和将风机座与壳体内腔相通的空气通道;还包括导风件、离心风机和出气件,出气件包括外套筒、内套筒和将内、外套筒相连接的筋;内筒形电极一端插入进气座内并与封闭端的端板配合止位,玻璃管套在内筒形电极上,玻璃管的一端部插入进气座的沉孔内,玻璃管和内筒形电极之间的间隙构成臭气发生间隙;外筒形电极涂覆在玻璃管外表层;内筒形电极的另一端穿过出气座的内筒形电极孔伸出,玻璃管另一端插入第二沉孔内;外筒形电极的一端与出气座固定连接;离心风机设置在风机座的开口上,离心风机的进风孔与风机座内腔相对,导风件一端与离心风机的出风接口连接、另一端与进气座的封闭座插接;出气座的环形卡槽与壳体的进气端的第一固定孔嵌合、导风件与进气座的连接端与第二固定孔嵌合;出气件的法兰和出气座的法兰固定连接,出气部插入内套筒内;首先,风机将外界空气吸入壳体和出气座的法兰之间的间隙,空气经壳体上的空气进气孔进入壳体和外筒形电极上的散热片向进气座的方向流动;其次,再经壳体上的空气通道进入风机座;第三,经离心风机、导向件,(1)经进气座上的空气导气孔进入内筒形电极;(2)经进气座上的轴气导气孔进入玻璃管和内筒形电极之间的间隙;第四、进入内筒形电极的空气进入出风件的内套筒内,在玻璃管和内筒形电极之间的间隙内产生臭氧经出气座的第一沉孔、臭氧出气孔进入内、外套筒之间的间隙内;空气和臭氧混合后,经出气盖的出气孔喷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剑明,未经张剑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882601.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用于口罩的气体缓冲制氧装置及口罩
- 下一篇:一种大型智能化臭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