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内饰件织物闪点强化用油剂在审
申请号: | 201610764228.7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81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8 |
发明(设计)人: | 周玉平;冯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万隆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3/224 | 分类号: | D06M13/224;D06M13/02;D06M15/643;D06M15/263;D06M15/227;D06M15/53;D06M15/11;D06M13/32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513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件织物闪点强化用油剂,包括平滑剂、乳化剂、抗静电剂、集束剂和添加剂,其重量份比为平滑剂66‑74,乳化剂10‑14,抗静电剂4‑8,集束剂6‑10,添加剂3‑5;采用本发明的纺油剂摩擦系数稳定,油膜强度高、油剂闪点高,确保纤维所受牵拉力稳定,纺丝张力波动较小,不易发生缠绕、断头现象。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内饰件 织物 闪点 化用 | ||
【主权项】:
一种汽车内饰件织物闪点强化用油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滑剂、乳化剂、抗静电剂、集束剂和添加剂,其重量份比为:平滑剂66‑74,乳化剂10‑14,抗静电剂4‑8,集束剂6‑10,添加剂3‑5;所述平滑剂的组成成分及其重量份比为:植物油、动物油、矿物油中任意一种或多种与羟基硅油的混合油50‑70,三羟甲基丙烷脂肪酸酯20‑30,聚丙烯酸酯10‑20;所述平滑剂采用如下步骤:取粘度为210‑225万CPS的羟基硅油和粘度72‑78CPS的植物油、动物油、矿物油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放入高速分散机进行分散,形成混合油,其中羟基硅油的加入量为植物油、动物油、矿物油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的加入量的10‑25%;取三羟甲基丙烷脂肪酸酯、聚丙烯酸酯和混合油置于乳化剂中进行不少于15分钟,形成初级平滑剂,在该初级平滑剂中加入添加量为初级平滑剂重量的2%的纳米氧化聚乙烯蜡乳液,用酸调节pH值至4‑5,获得平滑剂;所述乳化剂的组成成分及其重量份比为:烷基醚型表面活化剂30‑60、二甲基氨乙基丙烯酸酯20‑5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10‑30;所述乳化剂采用如下步骤:采用粘度5‑20CPS的烷基醚型表面活化剂、二甲基氨乙基丙烯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依次放入反应釜中,加热熔化,升温至120‑150℃,在250‑350转/分搅拌速度下搅拌反应并冷却至室温;抗静电剂的主要成分为新戊醇甘油聚氧乙烯醚磷酸单酯盐,通过以下方法制成:新戊醇与甘油进行醚化,所得物在于乙二醇低聚物进行醚化并在多聚磷酸的存在下进行磷酸化反应,加水进行水解后通过碱中和;其中的磷酸化反应中先通入氮气后再将多聚磷酸投入醚化后的产物中,温度控制在40℃以下,投料完成后以250‑350转/分搅拌速度下搅拌,完毕后升温至80℃,保温2‑4小时;其中,所述碱为氢氧化钾、氨水或二乙醇胺;所述集束剂的组成成分及其质量份比为:至少含有直链淀粉含量大于等于50%的醚化高直链淀粉50‑70、植物油20‑30、聚乙二醇月桂酸双酯10‑20;所述添加剂的组成成分及其质量份数为:脂肪醇20‑30份、丙烯酸20‑30份、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2‑4份、偏磷酸钠3‑4份、滑石粉20‑30份;所述添加剂采用如下步骤:将脂肪醇20‑30份、丙烯酸20‑30份、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2‑4份、滑石粉20‑30份,在50‑60℃下搅拌均匀,加入偏磷酸钠3‑4份,超声20分钟得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万隆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万隆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764228.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