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05081.4 | 申请日: | 2016-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140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汪若尘;杨阳阳;孟祥鹏;谢健;陈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G17/015 | 分类号: | B60G17/015;B60G17/0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9 江苏省镇江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及其使用方法,属于车辆互联式空气悬架领域,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包括四个空气弹簧减震器、九个两位两通电磁阀、四个两位四通电磁阀及四个节流阀;通过电磁阀的互联分别连接空气弹簧减震器的内、外气室和空气弹簧减震器的上、下腔。本发明通过连接管路、电磁阀将互联技术与空气悬架结合起来,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互联模式,通过电控单元ECU控制电磁阀开闭,不仅能根据路况切换悬架工作模式,调节车辆行驶过程中的俯仰和侧倾特性,还可以根据驾驶条件改变空气弹簧的互联容积,进一步的提升车辆行驶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容积 可调 互联式 空气 悬架 及其 使用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互联容积可调的互联式空气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空气弹簧减震器、九个两位两通电磁阀、四个两位四通电磁阀及四个节流阀;所述四个空气弹簧减震器相同,每一个包括上互联过孔a、下互联过孔b、上互联气嘴c、下互联气嘴d、内气室(4)、外气室(12)、减震器上腔(7)、减震器下腔(15)及减震器活塞杆(9),所述内气室(4)的体积小于外气室(12)的体积,所述减震器活塞杆(9)的中心开有通孔(10),所述减震器活塞杆(9)的下端开有槽孔(11),且通孔(10)与槽孔(11)连通;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减震器上腔(7)依次通过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槽孔(11)、通孔(10)、上互联过孔a与第一节流阀(37)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节流阀(37)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通过第二两位四通电磁阀(34)、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下互联过孔b连接到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减震器下腔(15),另一路通过第一两位四通电磁阀(33)、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下互联过孔b连接到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减震器下腔(15);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减震器上腔(7)依次通过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槽孔(11)、通孔(10)、上互联过孔a与第二节流阀(38)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节流阀(38)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通过第二两位四通电磁阀(34)、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下互联过孔b连接到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减震器下腔(15),另一路通过第三两位四通电磁阀(35)、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下互联过孔b连接到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减震器下腔(15);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减震器上腔(7)依次通过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槽孔(11)、通孔(10)、上互联过孔a与第三节流阀(39)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节流阀(39)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通过第一两位四通电磁阀(33)、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下互联过孔b连接到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减震器下腔(15),另一路通过第四两位四通电磁阀(36)、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下互联过孔b连接到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减震器下腔(15);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减震器上腔(7)依次通过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槽孔(11)、通孔(10)、上互联过孔a与第四节流阀(40)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四节流阀(40)的另一端分两路,一路通过第三两位四通电磁阀(35)、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下互联过孔b连接到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减震器下腔(15),另一路通过第四两位四通电磁阀(36)、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下互联过孔b连接到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减震器下腔(15);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内气室(4)由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上互联气嘴c分三路,第一路通过第二两位两通电磁阀(25)、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上互联气嘴c连接到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内气室(4),第二路通过第四两位两通电磁阀(27)、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上互联气嘴c连接到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内气室(4),第三路通过第一两位两通电磁阀(24)、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下互联气嘴d连接到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外气室(12);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内气室(4)由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上互联气嘴c分两路,一路通过第七两位两通电磁阀(30)、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上互联气嘴c连接到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内气室(4),另一路通过第九两位两通电磁阀(32)、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上互联气嘴c连接到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内气室(4);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外气室(12)由第一空气弹簧减震器(20)的下互联气嘴d分两路,一路通过第三两位两通电磁阀(26)、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下互联气嘴d连接到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外气室(12),另一路通过第五两位两通电磁阀(28)、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下互联气嘴d连接到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外气室(12);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外气室(12)通过由第四空气弹簧减震器(23)的下互联气嘴d分两路,一路通过第六两位两通电磁阀(29)、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下互联气嘴d连接到第二空气弹簧减震器(21)的外气室(12),另一路通过第八两位两通电磁阀(31)、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下互联气嘴d连接到第三空气弹簧减震器(22)的外气室(1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705081.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心编化纤绳索柔性卸扣
- 下一篇:一种腰绳自动卷封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