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式输送机可逆调心上托辊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41100.1 | 申请日: | 2016-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93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俞云祥;汪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重钢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9/16 | 分类号: | B65G39/16;B65G39/12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信智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3 | 代理人: | 王学勇 |
地址: | 244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带式输送机可逆调心上托辊组,包括基座、横梁、水平托辊、左底托、右底托,横梁与基座活动连接;左底托的尾部与基座活动连接,左底托的上方设置有左挡辊,右底托的尾部与基座活动连接,右底托的上方设置有右挡辊。该带式输送机可逆调心上托辊组能够自动对跑偏的输送带进行纠偏,无论输送带从正向转为逆向或从逆向转为正向的输送过程中发生向左或向右偏移,左挡辊和右挡辊都能对输送带及时自动纠偏;左挡辊和右挡辊之间采用转盘配合连杆传动,当输送带从正向转为逆向输送时,左挡辊和右挡辊仍能自动纠偏,纠偏动作灵敏,实施效果好,输送带与左挡辊、右挡辊之间的摩擦低,输送带的使用寿命提高。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 可逆 心上 托辊组 | ||
【主权项】:
1.带式输送机可逆调心上托辊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0)、横梁(20)、水平托辊(30)、左底托(40)、右底托(50),所述横梁(20)设置在基座(10)的上方,横梁(20)与基座(10)活动连接;所述水平托辊(30)设置在横梁(20)的上方,水平托辊(30)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板(31),支撑板(31)的下部与横梁(20)固定连接,水平托辊(30)的辊轴与支撑板(31)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左底托(40)设置在基座(10)的上方,所述左底托(40)的尾部与基座(10)活动连接,左底托(40)的上方设置有左挡辊(41),左挡辊(41)的辊轴与左底托(40)的头部固定连接;所述右底托(50)设置在基座(10)的上方,所述右底托(50)的尾部与基座(10)活动连接,右底托(50)的上方设置有右挡辊(51),右挡辊(51)的辊轴与右底托(50)的头部固定连接;所述横梁(20)与基座(10)之间设置有第一转盘(21)、第一轴承(22)和第一转轴(23),第一转盘(21)的上部与横梁(20)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一轴承(22)的外圈与基座(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23)的上部与第一转盘(21)的下部固定连接,第一转轴(23)的下部与第一轴承(22)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左底托(40)与基座(10)之间设置有第二转盘(42)、第二轴承(43)和第二转轴(44),第二转盘(42)的上部与左底托(40)的尾部固定连接,第二轴承(43)的外圈与基座(1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44)的上部与第二转盘(42)的下部固定连接,第二转轴(44)的下部与第二轴承(43)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右底托(50)与基座(10)之间设置有第三转盘(52)、第三轴承(53)和第三转轴(54),第三转盘(52)的上部与右底托(50)的尾部固定连接,第三轴承(53)的外圈与基座(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54)的上部与第三转盘(52)的下部固定连接,第三转轴(54)的下部与第三轴承(53)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盘(21)的圆心、第二转盘(42)的圆心和第三转盘(52)的圆心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二转盘(42)和第一转盘(21)之间设置有左连杆(45),所述第三转盘(52)和第一转盘(21)之间设置有右连杆(55),右连杆(55)和左连杆(45)中心对称且第一转盘(21)的圆心为对称中心,左连杆(45)的左端与第二转盘(42)的边沿铰接,左连杆(45)的右端与第一转盘(21)的边沿铰接,右连杆(55)的右端与第三转盘(52)的边沿铰接,右连杆(55)的左端与第一转盘(21)的边沿铰接,第三转盘(52)与第一转盘(21)等角位移转动且第三转盘(52)的转向与第一转盘(21)的转向相反,第二转盘(42)与第一转盘(21)等角位移转动且第二转盘(42)的转向与第一转盘(21)的转向相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重钢机械装备有限公司,未经铜陵重钢机械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641100.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