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树木功能性状改造浙东海岸低效防风林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559365.7 申请日: 2016-07-15
公开(公告)号: CN106171815B 公开(公告)日: 2020-02-11
发明(设计)人: 禇飞江;严晓庆;韩余辉;陈灵伟;潘威;王康萍;徐军;王玲娜;王波;任海;阎恩荣;王良衍 申请(专利权)人: 海逸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G23/00 分类号: A01G23/00;A01G17/00
代理公司: 33241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毛翔威
地址: 315099 浙江省宁波市海***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树木功能性状改造浙东海岸低效防风林的方法,首先将海岸防风林划分为击风区和阻风区两个防风区,再依次分析不同离岸距离上优势防风物种的功能性状和群落风速削减系数,通过对植物防风功能性状与群落风速削减系数的回归分析,诊断植物的防风效能,从而筛选具有防风能力的功能目标物种库,最后结合植物的生长偏好特性,进一步筛选出适应不同立地条件的防风功能目标树。通过改造、择伐、林下补植、抚育、功能目标树培育管理等步骤,最终营造出林分结构完整、稳定、健康高效的防风林。本发明可简易准确地选取不同山地环境的适生植物,减少森林经营的盲目性和营林投入,具有防风功能目标树多、生长好、恢复快、成效高等优点。
搜索关键词: 基于 树木 功能 性状 改造 浙东 海岸 低效 防风林 方法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树木功能性状改造浙东海岸低效防风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首先将海岸山地防风林划分为击风区和阻风区两个区域,然后在阻风区中再依次划分坡面、坡谷和山脊三个立地小区域;/n步骤二,在步骤一所述的不同立地小区域内,同时测量林外和林内的日平均风速,计算不同离岸距离上的风速削减系数;/n步骤三,根据各立地小区域内不同防风植物的分布数量与生长状况,筛选出潜在优势防风植物,然后测定各立地小区域上潜在优势防风植物的基径、树高、叶片大小、叶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叶稠密度、叶片厚度、叶柄长度、干材密度、冠长比和冠径比11项因子来作为植物功能性状评价指标;/n步骤四,在上述步骤三中筛选出的不同立地小区域的潜在优势防风植物中,依次分析不同小区域上潜在优势防风植物形态构型特征和生理特征与群落风速削减系数的相关性,诊断植物的防风效能;/n步骤五,综合考虑小区域中的潜在优势防风植物,以植物的树高、比叶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冠长比及叶稠密度作为主导功能特征来综合评判植物抗风能力,接着利用逐步回归统计建立风速削减系数与群落功能性状的耦合模型,从而筛选具有防风能力的功能目标物种库;/n步骤六,结合植物分布规律和生长偏好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树种的防风能力特征值,按照直接排序法来初步筛选抗风物种,最后根据植物生长偏好特性,筛选出坡面、坡谷和山脊三个不同立地环境下的防风功能目标树;/n步骤七,根据步骤六筛选的各小区域防风功能目标树,为不同类型小区配置合适的乔木和灌木植物组成,提出抚育、间伐、补植功能目标树和后期功能目标树的培育管理,最终形成海岸防风林;/n其中:以选择植物的树高(H)、比叶面积( SIA )、叶片干物质含量( LDMC )、冠长比(CL/H )、叶稠密度( LI )作为抗风效能评价指标;利用逐步回归统计建立风速削减系数与群落功能性状的耦合模型,从而筛选出具有防风能力的功能目标物种库;回归方程为:/nY=0 .987+0 .037H+0 .001SIA-0 .008LDMC-0 .118CL/H-0 .002LI,( R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逸生态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海逸生态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559365.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