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制冷红外3DMEMS系统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32815.3 | 申请日: | 2016-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194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甘先锋;杨水长;王宏臣;王鹏;孙瑞山;陈文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81B7/00 | 分类号: | B81B7/00;B81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杨立,王博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制冷红外3D MEMS系统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涉及非制冷红外3D MEMS结构领域。目的在于采用新的MEMS结构后,解决了传统结构受像元尺寸的缩小无法解决器件平坦化的问题,以及解决了多层工艺导致金属互联困难的问题,并解决了器件像元缩小后,尽可能维持氧化钒的面积并减少了桥腿的热导,确保器件性能不降低的问题,并采用蜂窝状结构,增加了红外吸收因子。介质层中部设有凹槽,反射层位于介质层中部凹槽的上表面,反射层的上方依次为第一层牺牲层和第二层牺牲层,且所述第一层牺牲层位于介质层中部凹槽中。把第一层牺牲层结构埋在电路的介质中进行制作,有利于后面小尺寸线宽和小像元的制作。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冷 红外 dmems 系统 结构 及其 制作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非制冷红外3D MEMS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介质层(2)、反射层(1)、第一层牺牲层(4)和第二层牺牲层(14),所述介质层(2)中部设有凹槽,反射层(1)位于介质层(2)中部凹槽的上表面,反射层(1)的上方依次为第一层牺牲层(4)和第二层牺牲层(14),且所述第一层牺牲层(4)位于介质层(2)中部凹槽中;所述介质层(2)用于为非制冷红外3D MEMS系统结构提供衬底;所述介质层(2)内沉积有SiO2薄膜,且在所述SiO2薄膜顶部开有窗口(3),用于作为电路与探测器连接的接口;所述反射层(1)用于实现非制冷红外3D MEMS系统的红外反射功能;所述第一层牺牲层(4)和第二层牺牲层(14)用于承载附加功能结构,结构制作完成后,进行释放;第一层牺牲层(4)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的方法沉积非晶碳薄膜实现,所述第一层牺牲层(4)的沉积厚度高于窗口(3)台阶的高度且通过CMP工艺平坦化处理后与介质层(2)的上表面平齐;第一层牺牲层(4)内部设有第一层锚点通孔(5),第一层锚点通孔(5)内溅射有钛或氮化钛,并采用化学气相沉积钨,制作钨塞(7),所述钨塞(7)的上表面与介质层(2)上表面平齐,所述钨塞(7)的上表面设有一层伞盖金属(8);第一层牺牲层(4)的顶部沉积低应力氮化硅桥面底层薄膜(9),所述氮化硅桥面底层薄膜上设有与钨塞(7)相对应的第一层通孔,所述伞盖金属(8)位于该第一层通孔中,且第一层通孔的上表面与伞盖金属(8)的上表面平齐,在伞盖金属(8)顶部设有桥金属薄膜(10),桥金属薄膜(10)上方沉积低应力氮化硅桥面顶层薄膜(11),且所述低应力氮化硅桥面顶层薄膜(11)与低应力氮化硅桥面底层薄膜(9)相接触,所述低应力氮化硅 桥面底层薄膜(9)、桥金属薄膜(10)和低应力氮化硅桥面顶层薄膜(11)形成三明治结构;所述三明治结构中设有ARM桥腿(12)和与第二层牺牲层(14)连接的锚点盘(1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烟台睿创微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532815.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