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复合交流接触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527417.2 | 申请日: | 2016-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912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军;冯伟;许祝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瑞升康博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47/18 | 分类号: | H01H4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39 重庆市九龙坡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新型复合交流接触器是基于微处理器控制可控硅与接触器进行开关动作,将可控硅与接触器触点并联使用,由可控硅实现电压过零投入与电流过零切除,由接触器接点来通过连续电流,这样就避免了可控硅的导通损耗问题,也避免了接触器在投入和切除时产生的电弧,同时解决了接触器在接通和关断时出现的涌流及触头间拉弧现象,也消除了无触点开关的散热问题,使无触点开关的使用寿命接近其机械寿命,既大大延长了开关的使用寿命,又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复合 交流 接触器 | ||
【主权项】:
一种新型复合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A相交流采样电路(1)、B相交流采样电路(2)、C相交流采样电路(3)、接触器线圈(4)、接触器A相触点(5)、接触器B相触点(8)、接触器C相触点(11)、A相可控硅保护二极管(6)、B相可控硅保护二极管(9)、C相可控硅保护二极管(12)、A相可控硅(7)、B相可控硅(10)、C相可控硅(13)、接触器A相触点闭合检测电路(14)、接触器B相触点闭合检测电路(16)、接触器C相触点闭合检测电路(18)、A相可控硅过零触发电路(15)、B相可控硅过零触发电路(17)、C相可控硅过零触发电路(19)、接触器驱动单元(20)、交流接触器线圈工作电流检测电路(21)、微处理器单元(22)、控制输入选择单元(2)、控制单元电源(24)组成;A相交流采样电路(1)、B相交流采样电路(2)、C相交流采样电路(3)分别采集三相交流输入电源A相、B相和C相的电压信号,采集后的信号送往微处理器单元(22);三相交流输入电源A相与接触器触点(5)和A相可控硅(7)并联连接后送往负载;三相交流输入电源B相与接触器触点(8)和B相可控硅(10)并联连接后送往负载;三相交流输入电源C相与接触器触点(11)和C相可控硅(13)并联连接后送往负载;A相可控硅保护二极管(6)并联在A相可控硅(7)阳极和阴极之间、B相可控硅保护二极管(9)并联在B相可控硅(10)阳极和阴极之间、C相可控硅保护二极管(12)并联在C相可控硅(13)阳极和阴极之间,用于保护可控硅;接触器A相触点闭合检测电路14、接触器B相触点闭合检测电路(16)和接触器C相触点闭合检测电路(18)分别接在接触器触点(5)、接触器触点(8)和接触器触点(11)上,将各触点闭合状况送往微处理器单元(22);A相可控硅过零触发电路(15)、B相可控硅过零触发电路(17)和C相可控硅过零触发电路(19)的输入端与微处理器单元(22)连接,接受来自微处理器单元(22)的控制信号;A相可控硅过零触发电路(15)、B相可控硅过零触发电路(17)和C相可控硅过零触发电路(19)的输出端分别与A相可控硅(7)、B相可控硅(10)、C相可控硅(13)的控制极连接,分别控制这三个可控硅的导通与关闭;控制单元电源(24),来自三相交流输入电源的C相电源和零线输入到控制单元电源(24),经过降压整流滤波后输出一稳定的直流提供给微处理器单元(22)作为工作电源;接触器驱动单元(20)输入信号来自微处理器单元(22),输出与接触器线圈(4)连接;微处理器(22)接受来自控制输入选择单元(23)信号,控制输入选择单元(23)分别可以选择接收来自无功功率补偿器的输出信号及手动输入信号;微处理器(22)与数据通信单元(25)、在线编程插口(26)、显示单元(27)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瑞升康博电气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瑞升康博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527417.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