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车库用沉井的建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45262.0 | 申请日: | 2016-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132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兰;郝刚;王涛;金宝林;李仁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合南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2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112 | 代理人: | 崔立青 |
地址: | 210019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车库用沉井的建造方法,该沉井由井壁和安装在井壁内的框架构成,其中井壁由N节上下叠合的井筒构成,2≤N≤15,建造时,首先将预先制作好的管片利用混凝土导墙组装成井筒,并在井筒内建造部分框架,每节井筒组装完成后,进行下沉,然后陆续将井筒组装完成,并下沉,直到完成所有的井筒和框架,沉井的组装和下沉完成。本发明中,沉井的井壁采由管片组装而成,管片预先制作,便于标准化制造,在需要时,即可将管片运输至指定区域进行沉井的组装,避免采用现浇方式进行沉井的建造时,需要进行预应力施加,以及混凝土的浇筑等烦琐工序,由此可免除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加快施工效率,降低工程的造价。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车库 沉井 建造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地下车库用沉井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井由井壁和安装在井壁内的框架构成;其中井壁采用钢混结构,井壁由N节上下叠合的井筒构成,2≤N≤15,每节井筒由首尾顺序相接的管片组成;所述管片呈板状,具有两个竖直设置的纵向端面;在水平方向相邻的两块管片通过纵向端面相连接;所述管片包括至少四块定位管片和若干装配管片,所述管片在地面预制完成;框架包括相互连接的水平梁和立柱,其中水平梁连接在井壁的内壁上;当井壁由两节井筒构成时,其建造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在待施工区域制作混凝土导墙,混凝土导墙由内侧导墙和外侧导墙组成,内侧导墙与外侧导墙之间设置有导槽;(2)、组装第一节井筒:首先将第一节井筒的定位管片插到上述导槽的设定位置内,然后用第一固定杆将第一节井筒的定位管片顺次连接固定,再将第一节井筒的装配管片依次安装到导槽内,并依次相连,完成第一节井筒的组装;(3)、安装位于第一节井筒内的框架,拆除第一固定杆;(4)、拆除内侧导墙,并浇筑底板框架梁,底板框架梁与第一节井筒的内壁相连接,并与框架的立柱相连接;(5)、挖掘土方,使第一节井筒下沉,当第一节井筒的上端面距离地面‑1m~1m时,暂时停止土方挖掘;(6)、组装第二节井筒:首先将第二节井筒的定位管片安装到第一节井筒上的设定位置上,然后用第二固定杆将第二节井筒的定位管片顺次连接固定,再将第二节井筒的装配管片依次安装到位,并依次相连,完成第二节井筒的组装;(7)、安装位于第二节井筒内的框架,拆除第二固定杆,形成沉井;(8)、继续挖掘土方,直到沉井下沉到设计标高;(9)、封底、浇筑钢筋混凝土底板;当井壁至少包括三节井筒,且井筒数量≤15节时,其建造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A)、在待施工区域制作混凝土导墙,混凝土导墙由内侧导墙和外侧导墙组成,内侧导墙与外侧导墙之间设置有导槽;(2A)、组装第一节井筒:首先将第一节井筒的定位管片插到上述导槽的设定位置内,然后用第一固定杆将第一节井筒的定位管片顺次连接固定,再将第一节井筒的装配管片依次安装到导槽内,并依次相连,完成第一节井筒的组装;(3A)、安装位于第一节井筒内的框架,拆除第一固定杆;(4A)、拆除内侧导墙,并浇筑底板框架梁,底板框架梁与第一节井筒的内壁相连接,并与框架的立柱相连接;(5A)、挖掘土方,使第一节井筒下沉,当第一节井筒的上端面距离地面‑1m~1m时,暂时停止土方挖掘;(6A)、组装第二节井筒:首先将第二节井筒的定位管片安装到第一节井筒上的设定位置上,然后用第二固定杆将第二节井筒的定位管片顺次连接固定,再将第二节井筒的装配管片依次安装到位,并依次相连,完成第二节井筒的组装;(7A)、安装位于第二节井筒内的框架,拆除第二固定杆;(8A)、继续挖掘土方,使第一节井筒和第二节井筒同步下沉,当第二节井筒的上端面距离地面‑1m~1m时,暂时停止土方挖掘;(9A)、重复步骤(6A)到步骤(8A),直到完成所有的井筒组装,以及框架的安装,形成沉井,并将沉井下沉到设计标高;(10A)、封底、浇筑钢筋混凝土底板。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合南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合南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345262.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棚钻机反转提钻冲击调节装置
- 下一篇:预应力孔道接力注浆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