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第二排、第三排座椅折叠放平时的间隙补偿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30137.2 | 申请日: | 2016-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18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8-03 |
发明(设计)人: | 周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22 | 分类号: | B60N2/22;B60N2/9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刘念芝 |
地址: | 400707 重庆市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第二排、第三排座椅折叠放平时的间隙补偿结构,用于在将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的靠背向前折叠放平时补偿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之间的间隙,所述间隙补偿结构包括补偿板、设于第二排座椅的靠背背板下端的用于容置补偿板前端的第一容置腔以及设于第三排座椅的靠背背板上端相应于第一容置腔的位置处的用于容置补偿板后端的第二容置腔,当将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的靠背向前折叠放平时,将所述补偿板的前端容置于第一容置腔中,后端容置于第二容置腔中,从而能够使补偿板的中间段对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之间的间隙进行补偿。通过上述间隙补偿结构能够弥补使第二排座椅及第三排座椅的靠背背板向前折叠放倒后的间隙。 | ||
搜索关键词: | 第二 第三 座椅 折叠 平时 间隙 补偿 结构 | ||
【主权项】:
1.一种第二排、第三排座椅折叠放平时的间隙补偿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在将车辆内的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的靠背向前折叠放平时补偿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之间的间隙,所述间隙补偿结构包括补偿板、设于第二排座椅的靠背背板下端的用于容置补偿板前端的第一容置腔以及设于第三排座椅的靠背背板上端相应于第一容置腔的位置处的用于容置补偿板后端的第二容置腔,当将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的靠背向前折叠放平时,将所述补偿板的前端容置于第一容置腔中,后端容置于第二容置腔中,从而能够使补偿板的中间段对第二排座椅和第三排座椅之间的间隙进行补偿;所述第二排座椅包括六四分的第二排左侧座椅及第二排右侧座椅,所述第三排座椅包括五五分的第三排左侧座椅及第三排右侧座椅;在六分第二排左侧座椅的靠背背板下端开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从下方及右方贯穿第二排左侧座椅的靠背背板以从其下方和右方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左侧壁与第三排左侧座椅的左侧面位于同一平面;在四分第二排右侧座椅的靠背背板下端开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从下方及左方贯穿第二排右侧座椅的靠背背板以从其下方和左方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右侧壁与第三排右侧座椅的右侧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容置槽及第二容置槽形成用于容置补偿板前端的第一容置腔;在第三排左侧座椅的靠背背板的上端开设有从第三排左侧座椅的靠背背板的宽度上贯穿第三排座椅的靠背背板的第三容置槽,第三容置槽从左、右、上三方与外界连通;在第三排右侧座椅的靠背背板上端的左侧部分开设有第四容置槽,第四容置槽从第三排右侧座椅的左方及上方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三容置槽的长度、第四容置槽的长度、第三排左侧座椅和第三排右侧座椅之间的间距之和与第一容置槽的长度相等;在第三排右侧座椅的靠背背板的上端开设有第五容置槽,所述第五容置槽从右方和上方贯穿第三排右侧座椅的靠背背板,所述第五容置槽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三容置槽、第四容置槽以及第五容置槽形成用于容置补偿板后端的第二容置腔;所述补偿板包括第一补差板及第二补差板,所述第一容置槽用于容置第一补差板的前端,所述第三容置槽及第四容置槽用于容置第一补差板的后端,第一容置槽左上角与第三容置槽的右下角形成用于对第一补差板限位的对角;所述第二容置槽用于容置第二补差板的前端,所述第五容置槽用于容置第二补差板的后端,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右上角和第五容置槽的左下角形成用于对第二补差板限位的对角。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330137.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视镜
- 下一篇:电动汽车充电控制方法和电动汽车充电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