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乳酸预聚混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33624.7 | 申请日: | 2016-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67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平;王精峰;徐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龙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7/32 | 分类号: | B29B7/32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1131 | 代理人: | 朱俊峰 |
地址: | 4574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聚乳酸预聚混料装置,包括沿垂直方向设置的预聚合管,预聚合管内自上而下至少设有两个混料预热器,所有的混料预热器均结构相同;每个混料预热器均包括具有同一条中心线的第一上锥形导流筒、第二上锥形导流筒、第一下锥形导流筒、第二下锥形导流筒、上分流锥筒和下分流锥筒。本发明原理科学、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确保预聚合管内的熔体在恒定速度状态下向下流动,并使预聚合管内熔体向下流动时每个层面的管壁与预聚合管中心的溶体温度也基本一致,从而满足聚合工艺的要求。 | ||
搜索关键词: | 乳酸 预聚混料 装置 | ||
【主权项】:
聚乳酸预聚混料装置,包括沿垂直方向设置的预聚合管,其特征在于:预聚合管内自上而下至少设有两个混料预热器,所有的混料预热器均结构相同;每个混料预热器均包括具有同一条中心线的第一上锥形导流筒、第二上锥形导流筒、第一下锥形导流筒、第二下锥形导流筒、上分流锥筒和下分流锥筒;第一上锥形导流筒和第一下锥形导流筒均为上粗下细且上下通透结构,第一上锥形导流筒下端内径大于第二上锥形导流筒下端内径,第二上锥形导流筒和第二下锥形导流筒均为上细下粗且上下通透结构,第一上锥形导流筒下端内径与第二上锥形导流筒上端内径相等,第一下锥形导流筒下端内径与第二下锥形导流筒上端内径相等,第一上锥形导流筒上端外沿、第二上锥形导流筒下端外沿、第一下锥形导流筒上端边沿和第二下锥形导流筒下端边沿均固定连接在预聚合管内壁,第一上锥形导流筒下端边沿与第二上锥形导流筒上端边沿固定连接,第一上锥形导流筒下端边沿与第二上锥形导流筒上端边沿固定连接,第一下锥形导流筒下端边沿与第二下锥形导流筒上端边沿固定连接;上分流锥筒为顶部尖锐封堵、底部敞口的结构,下分流锥筒为底部尖锐封堵、顶部敞口的结构,上分流锥筒下端内径等于下分流锥筒上端内径,上分流锥筒下端内径小于预聚合管内径,上分流锥筒下端边沿与下分流锥筒上端边沿固定连接;上分流锥筒和下分流锥筒外壁通过热媒导管与预聚合管内壁固定连接;上分流锥筒的上端高于第一上锥形导流筒上端边沿,下分流锥筒的下端与第二下锥形导流筒上端边沿齐平;上分流锥筒外表面与第二上锥形导流筒外表面之间形成管壁熔体下流通道,下分流锥筒外表面与第一下锥形导流筒外表面之间形成混合熔体下流通道;上分流锥筒外表面设有中心熔体分流结构,中心熔体分流结构的下端与管壁熔体下流通道下端交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龙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龙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233624.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密炼机传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医用PVC物料的冷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