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辊底式淬火炉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58004.1 | 申请日: | 2016-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3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李琦;李广;谢延翠;韩帅;于莉莉;杨俊山;亓岩;张新华;于增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667 | 分类号: | C21D1/667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迟芳 |
地址: | 15006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辊底式淬火炉,涉及一种辊底式淬火炉。本发明为解决传统的淬火设备效率低,并且浪费人力资源的问题。上料装置设置在加热炉的入口处,卸料装置设置在烘干装置的出料口处,加热炉、淬火装置和烘干装置由左至右依次设置在上料装置与卸料装置之间,加热炉的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内壳悬挂设置在外壳的内壁上,内壳的下部设置有第二输送辊道,内壳的上部设置有多个循环风机,淬火装置内部的下部设置有第三输送辊道,硬沾火区与软沾火区交叠设置,硬沾火区和后冷却区沿着板材的运行方向依次分布,硬沾火区和后冷却区内第三输送辊道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多个第一喷嘴,软沾火区内第三输送辊道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多个第二喷嘴。本发明用于板材生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辊底式 淬火 | ||
【主权项】:
一种辊底式淬火炉,其特征在于:一种辊底式淬火炉包括上料装置(1)、加热炉(2)、淬火装置(3)、烘干装置(4)和卸料装置(5),上料装置(1)设置在加热炉(2)的入口处,卸料装置(5)设置在烘干装置(4)的出料口处,加热炉(2)、淬火装置(3)和烘干装置(4)由左至右依次设置在上料装置(1)与卸料装置(5)之间,上料装置(1)包括多个齿轮电机(1‑1)、多个链驱动装置(1‑2)和第一输送辊道(1‑3),第一输送辊道(1‑3)包括多个输送辊,多个输送辊由左至右依次平行设置,多个输送辊的两端均由多个链驱动装置(1‑2)驱动,每个链驱动装置(1‑2)与相应的一个齿轮电机(1‑1)的输出轴连接,卸料装置(5)的结构与上料装置(1)的结构相同,加热炉(2)的壳体包括内壳(2‑1)和外壳(2‑2),内壳(2‑1)悬挂设置在外壳(2‑2)的内壁上,内壳(2‑1)的下部设置有第二输送辊道(2‑3),内壳(2‑1)的上部设置有多个循环风机(2‑4);淬火装置(3)内部包括硬沾火区(3‑1)、软沾火区(3‑2)和后冷却区(3‑3),淬火装置内部的下部设置有第三输送辊道(3‑4),硬沾火区(3‑1)与软沾火区(3‑2)交叠设置,硬沾火区(3‑1)和后冷却区(3‑3)沿着板材的运行方向依次分布,硬沾火区(3‑1)和后冷却区(3‑3)内第三输送辊道(3‑4)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多个第一喷嘴(3‑5),硬沾火区(3‑1)内的第三输送辊道(3‑4)的上部和下部的每个第一喷嘴(3‑5)的中心轴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5°~30°,后冷却区(3‑3)内第三输送辊道(3‑4)的上部的每个第一喷嘴(3‑5)均竖直设置,后冷却区(3‑3)内第三输送辊道(3‑4)的下部的每个第一喷嘴(3‑5)的中心轴线与竖直方向倾斜之间的夹角为15°~30°,软沾火区(3‑2)内第三输送辊道(3‑4)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多个第二喷嘴(3‑6),多个第二喷嘴(3‑6)均竖直设置,软沾火区(3‑2)内第三输送辊道(3‑4)的上部的每个第二喷嘴(3‑6)的高度上下可调,硬沾火区(3‑1)内的多个第一喷嘴(3‑5)与软沾火区(3‑2)内的多个第二喷嘴(3‑6)交错设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158004.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W18Cr4V刀具钢的热处理工艺
- 下一篇:一种Cr12的热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