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提花仿圈绒及其织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72033.6 | 申请日: | 2016-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39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朱惠贤;孟彪;柏荣良;汤超;汪的优;许国栋;张国华;庄一美;王纯;沈伟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27/06 | 分类号: | D03D27/06;D03D15/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09 | 代理人: | 冯新伟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提花仿圈绒及其织造方法,属于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它包括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还包括不断的在上层基布固结织造下层基布固结织造并把上下层联结起来的绒经纱,最后经割绒后整理而成。大提花仿圈绒的织造方法包括第一步,整经;第二步,穿综插筘;第三步,提综打纬;第四步,割绒;第五步,用水将辅助经纬纱水溶掉;第六步,梳刷及后整理;第七步,将水解丝水解掉。本发明一种大提花仿圈绒的绒和仿圈位置可以相互转换变成各种图案,而且不用像大提花那样的筒子架,不用毛圈布那样要修剪割圈,也不用绒织机的绒高片,也不用改造机器加装起毛圈装置,而且灵活多变,特别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快捷方便,效果奇特,深受市场欢迎。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花 仿圈绒 及其 织造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大提花仿圈丝绒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下层基布第一经纱、上层基布第三经纱、下层基布第三经纱卷绕在一个织轴上定为紧经纱;将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下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下层基布第四经纱、上层第一辅助经纱、上层第二辅助经纱、下层第一辅助经纱、下层第二辅助经纱卷绕在另一个织轴上,定为松经纱;将第一绒经纱上浆,使其纱线支数和刚性和第二绒经纱相当,卷绕在第三织轴上;将第二绒经纱热湿高温定型,使包覆的屈曲形状产生永久性卷曲,然后整经卷绕在第四织轴上;第二步:穿综插筘;将第一绒经纱、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下层基布第一经纱、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下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第一辅助经纱、下层第一辅助经纱共计七根依次穿综并插入第一筘齿,将第二绒经纱、上层基布第三经纱、下层基布第三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下层基布第四经纱、上层第二辅助经纱、下层第二辅助经纱共计七根,依次穿综并插入第二筘齿,然后按此顺序依次穿综插筘;第三步:提综打纬织造第一绒经经织造后整理将成为常规的丝绒形状,我们称之为甲种形状,而第二绒经经织造后整理将成为仿圈的形状,我们称之为乙种形状;由于有甲种常规形状的第一绒经和乙种螺旋卷曲形状的第二绒经的两种形状的两种绒经要达到大提花仿圈丝绒的效果,就要达到以下几种效果:一、甲种形状的第一绒经绒头区域;二、乙种形状的第二绒经绒头区域;三、甲种形状转换成乙种形状区域的转换过程;四、乙种形状转换成甲种形状区域的转换过程;下面按这四个区域,分别介绍如下:一、显示甲种形状的第一绒经绒头区域织造情况提综打纬如下:第一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基布第三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一辅助纬纱、打纬;第二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上层第一辅助经纱、上层第二辅助经纱、第一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基布第一纬纱、打纬;第三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上层基布第三经纱、上层第一辅助经纱、上层第二辅助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基布第二纬纱、打纬;第四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上层第一辅助经纱、上层第二辅助经纱、第一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基布第三纬纱、打纬;第五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基布第三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二辅助纬纱、打纬;第六梭:织下层,将下层第一辅助经纱、下层第二辅助经纱、第一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第一辅助纬纱、打纬;第七梭:织下层,将下层基布第一经纱、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基布第一纬纱、打纬;第八梭:织下层,将下层基布第二经纱、下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一绒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基布第二纬纱、打纬;第九梭:织下层,将下层基布第一经纱、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基布第三纬纱、打纬;第十梭:织下层,将下层第一辅助经纱、下层第二辅助经纱、第一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第二辅助纬纱、打纬;第十一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基布第三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三辅助纬纱、打纬;第十二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上层第一辅助经纱、上层第二辅助经纱、第一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基布第四纬纱、打纬;第十三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上层基布第三经纱、上层第一辅助经纱、上层第二辅助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基布第五纬纱、打纬;第十四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上层第一辅助经纱、上层第二辅助经纱、第一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基布第六纬纱、打纬;第十五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基布第三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第四辅助纬纱、打纬;第十六梭:织下层,将下层第一辅助经纱、下层第二辅助经纱、第一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第三辅助纬纱、打纬;第十七梭:织下层,将下层基布第一经纱、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基布第四纬纱、打纬;第十八梭:织下层,将下层基布第二经纱、下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一绒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基布第五纬纱、打纬;第十九梭:织下层,将下层基布第一经纱、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基布第六纬纱、打纬;第二十梭:织下层,将下层第一辅助经纱、下层第二辅助经纱、第一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第四辅助纬纱、打纬;至此,显示甲种形状第一绒经绒头区域的织造一小单元结束;二、显示乙种形状的第二绒经绒头区域时,织造情况提综打纬如下:第一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基布第三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一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一辅助纬纱、打纬;第二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上层第一辅助经纱、上层第二辅助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基布第一纬纱、打纬;第三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上层基布第三经纱、上层第一辅助经纱、上层第二辅助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基布第二纬纱、打纬;第四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上层第一辅助经纱、上层第二辅助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基布第三纬纱、打纬;第五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基布第三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一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二辅助纬纱、打纬;第六梭:织下层,将下层第一辅助经纱、下层第二辅助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第一辅助纬纱、打纬;第七梭:织下层,将下层基布第一经纱、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一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基布第一纬纱、打纬;第八梭:织下层,将下层基布第二经纱、下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一绒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基布第二纬纱、打纬;第九梭:织下层,将下层基布第一经纱、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一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基布第三纬纱、打纬;第十梭:织下层,将下层第一辅助经纱、下层第二辅助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第二辅助纬纱、打纬;第十一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基布第三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一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三辅助纬纱、打纬;第十二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上层第一辅助经纱、上层第二辅助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基布第四纬纱、打纬;第十三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上层基布第三经纱、上层第一辅助经纱、上层第二辅助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基布第五纬纱、打纬;第十四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上层第一辅助经纱、上层第二辅助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基布第六纬纱、打纬;第十五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基布第三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一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第四辅助纬纱、打纬;第十六梭:织下层,将下层第一辅助经纱、下层第二辅助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第三辅助纬纱、打纬;第十七梭:织下层,将下层基布第一经纱、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一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基布第四纬纱、打纬;第十八梭:织下层,将下层基布第二经纱、下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一绒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基布第五纬纱、打纬;第十九梭:织下层,将下层基布第一经纱、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一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基布第六纬纱、打纬;第二十梭:织下层,将下层第一辅助经纱、下层第二辅助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第四辅助纬纱、打纬;至此,显示乙种形状的第二绒经绒头区域的织造一小单元结束;三、显示由甲种形状的第一绒经绒头区域转换成乙种形状的第二绒经绒头区域的转换过程织造情况提综打纬如下:第一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基布第三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一辅助纬纱、打纬;第二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上层第一辅助经纱、上层第二辅助经纱、第一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基布第一纬纱、打纬;第三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上层基布第三经纱、上层第一辅助经纱、上层第二辅助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基布第二纬纱、打纬;第四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上层第一辅助经纱、上层第二辅助经纱、第一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基布第三纬纱、打纬;第五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基布第三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二辅助纬纱、打纬;第六梭:织下层,将下层第一辅助经纱、下层第二辅助经纱、第一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第一辅助纬纱、打纬;第七梭:织下层,将下层基布第一经纱、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基布第一纬纱、打纬;第八梭:织下层,将下层基布第二经纱、下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一绒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基布第二纬纱、打纬;第九梭:织下层,将下层基布第一经纱、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基布第三纬纱、打纬;第十梭:织下层,将下层第一辅助经纱、下层第二辅助经纱、第一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第二辅助纬纱、打纬;第十一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基布第三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一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三辅助纬纱、打纬;第十二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上层第一辅助经纱、上层第二辅助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基布第四纬纱、打纬;第十三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上层基布第三经纱、上层第一辅助经纱、上层第二辅助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基布第五纬纱、打纬;第十四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上层第一辅助经纱、上层第二辅助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基布第六纬纱、打纬;第十五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基布第三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一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第四辅助纬纱、打纬;第十六梭:织下层,将下层第一辅助经纱、下层第二辅助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第三辅助纬纱、打纬;第十七梭:织下层,将下层基布第一经纱、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一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基布第四纬纱、打纬;第十八梭:织下层,将下层基布第二经纱、下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一绒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基布第五纬纱、打纬;第十九梭:织下层,将下层基布第一经纱、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一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基布第六纬纱、打纬;第二十梭:织下层,将下层第一辅助经纱、下层第二辅助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第四辅助纬纱、打纬;至此,甲种形状转换成乙种形状转换过程结束;四、显示由乙种形状的第二绒经绒头区域转换成甲种形状的第一绒经绒头区域的转换过程织造情况提综打纬如下:第一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基布第三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一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一辅助纬纱、打纬;第二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上层第一辅助经纱、上层第二辅助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基布第一纬纱、打纬;第三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上层基布第三经纱、上层第一辅助经纱、上层第二辅助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基布第二纬纱、打纬;第四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上层第一辅助经纱、上层第二辅助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基布第三纬纱、打纬;第五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基布第三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一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二辅助纬纱、打纬;第六梭:织下层,将下层第一辅助经纱、下层第二辅助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第一辅助纬纱、打纬;第七梭:织下层,将下层基布第一经纱、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一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基布第一纬纱、打纬;第八梭:织下层,将下层基布第二经纱、下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一绒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基布第二纬纱、打纬;第九梭:织下层,将下层基布第一经纱、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一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基布第三纬纱、打纬;第十梭:织下层,将下层第一辅助经纱、下层第二辅助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第二辅助纬纱、打纬;第十一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基布第三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第三辅助纬纱、打纬;第十二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上层第一辅助经纱、上层第二辅助经纱、第一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基布第四纬纱、打纬;第十三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上层基布第三经纱、上层第一辅助经纱、上层第二辅助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基布第五纬纱、打纬;第十四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上层第一辅助经纱、上层第二辅助经纱、第一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基布第六纬纱、打纬;第十五梭:织上层,将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上层基布第三经纱、上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上层第四辅助纬纱、打纬;第十六梭:织下层,将下层第一辅助经纱、下层第二辅助经纱、第一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第三辅助纬纱、打纬;第十七梭:织下层,将下层基布第一经纱、下层基布第二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基布第四纬纱、打纬;第十八梭:织下层,将下层基布第二经纱、下层基布第四经纱、第一绒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基布第五纬纱、打纬;第十九梭:织下层,将下层基布第一经纱、下层基布第三经纱、第二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基布第六纬纱、打纬;第二十梭:织下层,将下层第一辅助经纱、下层第二辅助经纱、第一绒经纱往上提,投入下层第四辅助纬纱、打纬;至此,乙种形状转换成甲种形状的转换过程结束;第四步,割绒;把联接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的绒经从两层基布的中间割开,形成上下两片丝绒织物坯布;第五步,用水把上下两片丝绒织物坯布中的辅助经纱、辅助纬纱溶解掉,由于辅助经纱、辅助纬纱都是水溶纤维纱,而且都有额定溶解时间和温度和最佳溶水比例,为此将上下两片丝绒坯布投入一定额定数量的,温度比水溶丝的额定温度提高10℃的水中,超过额定时间10分钟即可,并再用水冲刷坯布;而此时的辅助经纱、辅助纬纱全部溶于水中不再存在;由于本织造运用了紧经松经的织造方式,因此,辅助经纱辅助纬纱都织在了基布的外侧,一经水溶,辅助经纱辅助纬纱不再存在,而与之交织的不论是第一绒经纱还是第二绒经纱绒头,都将漂浮在水里被水冲刷掉,而没有与铺助纬纱交织的第一或第二绒经纱绒头,因与基布纬纱交织着,仍固结在基布上;而此时的包覆在第二绒经纱中的水解丝因缺少水解助剂而未受任何影响;第六步,梳刷及后整理;不但达到了将绒毛梳顺刷顺的效果,还将第五步水溶后虚浮的绒经绒头纱的残留部分,即在甲种形状第一绒经绒头区域的乙种形状的第二绒经绒头或者在乙种形状第二绒经绒头区域的甲种形状的第一绒经绒头都可以梳刷掉;甲种形状的常规丝绒绒毛也梳刷顺当,乙种形状的丝绒绒毛未受到影响,而且仍因包覆完好不会影响梳刷;第七步,再把两片丝绒织物投入用料烧碱为5克/升、专用退丝剂DYT为0.45克/升、醋酸0.55克/升的浴比为1:15的水中,持续温度100℃、时间30分钟,然后清洗出布即可;此时,第二绒经的包覆的芯线水解丝全部水解掉,第二绒经有包覆丝形状成为螺旋仿圈形状;至此,第一绒经区域丝绒形状和第二绒经区域的螺旋仿毛圈形状正式显现,一种仿圈丝绒织物就正式形成;第八步,定型、检验、入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72033.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道弯头
- 下一篇:一种耐磨型PP‑R直角弯头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