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重金属离子电镀废水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29893.1 | 申请日: | 2016-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1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万玉山;邹涛;李大伟;陈艳秋;黄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B01J20/12;B01J20/30;C02F10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重金属离子电镀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废水调节池、吸附混凝沉淀池、折流式生化池和流动砂滤池。吸附混凝沉淀池包括吸附区、混凝区和沉淀区,吸附区的中上部设置有吸附混凝沉淀池进水管,上部设置有吸附剂添加计量系统,混凝区的中上部设置有混凝剂添加计量系统,沉淀区的出口上部设有吸附混凝沉淀池溢水堰,沉淀区底部设计成锥形结构,在锥形结构底部设置有沉淀物排放阀;折流式生化池中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圆锥形结构,包括下流区、上流区和污泥区;流动砂滤池包括布水区、洗砂区和砂滤区。 | ||
搜索关键词: | 重金属 离子 电镀 废水处理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含重金属离子电镀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水调节池、吸附混凝沉淀池(1)、折流式生化池(2)和流动砂滤池(3);所述的废水调节池包括调节池进水管和调节池出水管,用于调节废水的水质和水量;所述的吸附混凝沉淀池(1)包括吸附区(1‑1)、混凝区(1‑2)和沉淀区(1‑3);所述的吸附区(1‑1)的中上部设置有吸附混凝沉淀池进水管(1‑4),吸附区的上部设置有吸附剂添加计量系统(1‑5),吸附区的中部设置有吸附区搅拌器(1‑6);吸附区的下部设有倾斜的底板(1‑7),吸附反应后的废水沿倾斜的底板流入混凝区(1‑2)的中下部;吸附剂的制备过程为:①把粉煤灰、粘土和碳酸钙分别粉碎、过筛,按质量比3:3:4混合搅拌;②把搅拌混合后的混合物与水按质量比3:7混合搅拌均匀,自然风干,粉碎、过筛;③把筛分后的混合物在700~1200℃下煅烧60~100分钟;④把煅烧物冷却、粉碎、筛分,制得吸附剂;所述的吸附区(1‑1)和混凝区(1‑2)之间设有挡流板(1‑8),挡流板(1‑8)的下部设置有45度的转角,转角转向吸附区一侧;混凝区(1‑2)的中上部设置有混凝剂添加计量系统(1‑9),所述的混凝剂为氯化铁或硫酸铁溶液;混凝区(1‑2)下部设置有混凝区搅拌装置(1‑10);所述混凝区(1‑2)和沉淀区(1‑3)之间设有隔板(1‑11),该隔板与吸附混凝沉淀池的内壁形成作为废水进入沉淀区(1‑3)的废水流道,沉淀区(1‑3)的出口处设有吸附混凝沉淀池三相分离器(1‑12),沉淀区的出口上部设有吸附混凝沉淀池溢水堰(1‑13),沉淀区底部设计成锥形结构,在锥形结构底部设置有沉淀物排放阀(1‑14);吸附混凝沉淀池溢水堰(1‑13)连接吸附混凝沉淀池出水管,吸附混凝沉淀池出水管连接折流式生化池进水管;所述折流式生化池(2)中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圆锥形结构,包括下流区(2‑1)、上流区(2‑2)和污泥区(2‑3);所述下流区(2‑1)位于折流式生化池的圆柱形结构的中部,为圆柱形结构,下流区(2‑1)上部设有折流式生化池进水管(2‑4)和折流式生化池布水管(2‑5),下流区中部设有下流区填料(2‑6),下流区下部设有下流区曝气管(2‑7),所述下流区的底部设有折流板(2‑8),所述的折流板(2‑8)的纵断面呈喇叭状;所述上流区(2‑2)位于下流区(2‑1)的外围、折流板的上部,上流区中部设有上流区填料(2‑9),下部设有上流区曝气管(2‑10),上流区上部的出口处设有折流式生化池溢水堰(2‑11);所述污泥区(2‑3)位于折流式生化池的底部、下流区和上流区的下部,污泥区的底部设有污泥排放阀(2‑12);所述流动砂滤池(3)包括流动砂滤池进水管(3‑1)和用于排出处理后的水的流动砂滤池出水管,所述的流动砂滤池包括布水区、洗砂区和砂滤区;所述的布水区位于流动砂滤池的下部,布水区设有流动砂滤池布水管(3‑2),流动砂滤池布水管(3‑2)连接流动砂滤池进水管(3‑1),为了废水处理的效果更好,所述的流动砂滤池布水管(3‑2)设置成同心圆形状,流动砂滤池布水管上具有向下辐射出水口;所述的洗砂区位于流动砂滤池的中心,为圆柱形筒状结构,圆柱形筒状结构下端开口位于流动砂滤池的最底部,圆柱形筒状结构上端开口位于流动砂滤池的上部,洗砂区的中部设有气提管(3‑3),气提管(3‑3)连接流动砂滤池外的流动砂滤池鼓风机(3‑4),洗砂区的上部设有砂水沉淀分离区,砂水沉淀分离区的上部设有洗砂区溢水堰(3‑5),洗砂区溢水堰(3‑5)连接洗砂水排放管和折流式生化池进水管(2‑4),砂水沉淀分离区的下部设有回砂通道(3‑6);所述的砂滤区位于洗砂区的外围,砂滤区内充填有细砂,砂滤区上部设有砂滤区溢水堰(3‑7),砂滤区溢水堰(3‑7)连接流动砂滤池出水管,流动砂滤池过滤处理后的水达标排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29893.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