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制冷的压力降要求和流量要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18090.6 | 申请日: | 2016-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36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汪双凤;刘腾庆;徐言生;张新强;周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41/06 | 分类号: | F25B4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罗观祥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串联式双向节流短管机构及其节流方法,包括金属管,以及相互间隔轴向设置在该金属管内的多段节流短管阀芯;各段节流短管阀芯之间间隔的空间形成闪发汽液腔;各段节流短管阀芯的制冷剂流道的轴线与金属管的轴线同轴;由起始端的节流短管阀芯至末端的节流短管阀芯的制冷剂流道的内径,逐次增加;当空调系统制冷时,制冷剂由起始端的节流短管阀芯进入,再由末端的节流短管阀芯流出;当空调系统制热时,制冷剂由末端的节流短管阀芯进入,再由起始端的节流短管阀芯流出。采用上述简便易行的结构,使现有冷暖型空调器中无需安装单向阀,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焊口,降低泄露隐患;避免单向阀产生的震动噪音。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联式 双向 节流 机构 及其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实现制冷的压力降要求和流量要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串联式双向节流短管机构,包括金属管(6),以及相互间隔轴向设置在该金属管(6)内的多段节流短管阀芯(5);各段节流短管阀芯(5)之间间隔的空间形成闪发汽液腔(52);各段节流短管阀芯(5)的制冷剂流道(51)的轴线与金属管(6)的轴线同轴;由起始端的节流短管阀芯(5)至末端的节流短管阀芯(5)的制冷剂流道(51)的内径,逐次增加;当空调系统制冷时,制冷剂由起始端的节流短管阀芯(5)进入,再由末端的节流短管阀芯(5)流出;当空调系统制热时,制冷剂由末端的节流短管阀芯(5)进入,再由起始端的节流短管阀芯(5)流出;所述节流短管阀芯(5)的段数为2段、2段至3段或者2段~5段;其中,起始端的节流短管阀芯(5)的制冷剂流道(51)的内径为0.4mm~2mm,第二段节流短管阀芯(5)的制冷剂流道(51)的内径为起始端制冷剂流道(51)内径的1.1‑2倍;第三段节流短管阀芯(5)的制冷剂流道(51)的内径为第二段制冷剂流道(51)内径的1.1‑2倍;剩余各段节流短管阀芯(5)制冷剂流道(51)的内径以此类推;制冷运行步骤:工作时,当空调系统处于制冷运行时,制冷剂流入起始端的制冷剂流道(51),经过起始端的制冷剂流道(51)的一次节流后到达闪发汽液腔(52)时,制冷剂由过冷液体闪发成汽液两相的状态,制冷剂的干度不断增加,随着制冷剂的干度的增加,制冷剂的流速增加,当制冷剂依次流向下一段的制冷剂流道(51)时,使制冷剂的流速增加,制冷剂在该段的节流短管阀芯(5)制冷剂流道(51)内单位长度的压力降将迅速逐次增加,最终实现制冷的压力降要求和流量要求;制热运行步骤:当空调系统处于制热运行时,制冷剂流入末端的制冷剂流道(51),经过末端的制冷剂流道(51)的一次节流后到达闪发汽液腔(52)时,制冷剂由过冷液体闪发成汽液两相的状态,制冷剂的干度不断增加,随着制冷剂的干度的增加,制冷剂的流速增加,当制冷剂依次流向下一段的制冷剂流道(51)时,使制冷剂的流速增加,制冷剂在该段的节流短管阀芯(5)制冷剂流道(51)内单位长度的压力降将迅速逐次增加,最终实现制冷的压力降要求和流量要求;所述制冷运行步骤时,由于起始端的节流短管阀芯(5)至末端的节流短管阀芯(5)的制冷剂流道(51)的内径是逐次增加的;由于制冷剂干度越大,在流道中受到的摩擦阻力越大,制冷运行时干度大的制冷剂通过的流道比制热时大,因而制冷运行步骤时的压力降比制热时的小,进而实现了制冷时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大于制热时制冷剂的质量流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18090.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