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浅埋隧道施工用围岩变形监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1011421.0 | 申请日: | 2015-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542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任霄;任高峰;朱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18 | 分类号: | E21F17/18;E21D11/14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400065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浅埋隧道施工用围岩变形监测结构,包括多组分别布设在所施工浅埋隧道的多个隧道监测断面上的围岩变形监测点,多组围岩变形监测点沿所施工浅埋隧道的纵向延伸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每组围岩变形监测点均包括一组地表沉降观测点和一组对所施工浅埋隧道的内部围岩变形进行监测的隧道内部围岩变形监测点,每组隧道内部围岩变形监测点均布设在同一榀支护钢架上,每组隧道内部围岩变形监测点均包括一个拱顶下沉观测点、两个上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和两个下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能对所施工浅埋隧道的围岩变形进行全面、有效监测,确保浅埋暗挖隧道的施工过程安全可靠。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施工 围岩 变形 监测 结构 | ||
【主权项】:
一种浅埋隧道施工用围岩变形监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组分别布设在所施工浅埋隧道(2)的多个隧道监测断面上的围岩变形监测点,多组所述围岩变形监测点的结构均相同且其沿所施工浅埋隧道的纵向延伸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每组所述围岩变形监测点均包括一组地表沉降观测点(1)和一组对所施工浅埋隧道的内部围岩变形进行监测的隧道内部围岩变形监测点,每组所述围岩变形监测点均布设在同一个所述隧道监测断面上,所述隧道监测断面为所施工浅埋隧道的隧道横断面;每组所述地表沉降观测点(1)均包括2M+1个由左至右布设在所施工浅埋隧道上方地表上的地表沉降观测点(1),2M+1个所述地表沉降观测点(1)包括1个位于所施工浅埋隧道(2)的隧道中线上的中部地表沉降监测点、M个均位于所述隧道中线左侧的左侧地表沉降监测点和M个均位于所述隧道中线左侧的右侧地表沉降监测点,其中M为正整数且M≥3;M个所述左侧地表沉降监测点和M个所述右侧地表沉降监测点呈对称布设,M个所述左侧地表沉降监测点中位于最左侧的左侧地表沉降监测点为左端监测点,所述左端监测点与所述隧道中线之间的间距不小于A,其中A=H0+B,H0为所施工浅埋隧道(2)的埋深,B为所施工浅埋隧道(2)的开挖宽度;每组所述隧道内部围岩变形监测点均布设在对所施工浅埋隧道(2)进行支护的同一榀支护钢架(3)上,所述支护钢架(3)包括对所施工浅埋隧道(2)的拱墙进行支护的钢拱架和位于所施工浅埋隧道(2)底部的隧底加固钢架(3‑1),所述隧底加固钢架(3‑1)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钢拱架的左右两侧拱脚上;所述钢拱架由对所施工浅埋隧道(2)的拱部进行支撑的拱部钢架(3‑2)和左右两个对所施工浅埋隧道(2)的左右两侧边墙分别进行支撑的侧部钢架连接而成,两个所述侧部钢架对称布设在拱部钢架(3‑2)的左右两侧下方;每组所述隧道内部围岩变形监测点均包括一个拱顶下沉观测点(4)、两个上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5)和两个下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6),所述拱顶下沉观测点(4)布设在拱部钢架(3‑2)的中部;两个所述上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5)对称布设在拱部钢架(3‑2)的左右两侧下部,两个所述下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6)对称布设在两个所述侧部钢架的中部;每个所述地表沉降观测点(1)、每个所述拱顶下沉观测点(4)每个所述上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5)和每个所述下水平净空收敛观测点(6)上均设置有一个观测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21011421.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下连续墙与喷锚支护一体化的屏障隔振
- 下一篇:具有双盖的滚筒洗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