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渗微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28194.7 | 申请日: | 2015-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55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高猛;桂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61/42 | 分类号: | B01D61/4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郝瑞刚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暂无信息 | 说明书: | 暂无信息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流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渗微泵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渗微泵装置,包括电渗微流道和液态微电极流道,在电渗微流道的两端分别设置导电凝胶膜,同时导电凝胶膜与电渗微流道外部的液态电极微流道接触,液态微电极流道内部填充无水导电液体形成微电极,这样能够避免微电极直接与电渗微流道内的流体接触,解决了因电极表面水解产生气泡和水解产物而影响电渗微流道内流体流动的问题;同时,由于液态电极微流道内填充的是无水导电液体,可完全避免微电极表面的水解反应及电流焦耳热的产生,进而提高微电极抗干扰能力,简化电渗微泵装置的结构,降低制造成本,增强微泵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渗微泵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电渗微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成在微流控芯片上互不接触的电渗微流道和液态微电极流道,所述电渗微流道在电压下用于产生电渗驱动力形成电渗流,所述液态微电极流道内部填充无水导电液体形成微电极;所述电渗微流道的两端均设有导电凝胶膜,所述导电凝胶膜的一端位于电渗微流道内,另一端与位于电渗微流道外部的微电极接触,所述导电凝胶膜用于阻隔微电极与电渗微流道内的流体接触;所述电渗微流道两端靠近导电凝胶膜处分别设有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20728194.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