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计算机机箱噪声抑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06277.4 | 申请日: | 2015-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2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赵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R3/00 | 分类号: | H04R3/00;G06F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28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计算机机箱噪声抑制装置,主要包括控制模块、指向角40°发声器、指向角80°发声器、指向角120°发声器、指向角160°发声器、指向角200°发声器、指向角240°发声器、指向角280°发声器、指向角320°发声器、指向角360°发声器,指向角40°发声器、指向角80°发声器、指向角120°发声器、指向角160°发声器、指向角200°发声器、指向角240°发声器、指向角280°发声器、指向角320°发声器、指向角360°发声器分别与控制模块电信号连接。通过控制模块计算发声时间,并将9个低频发声器分为三组,每组三个低频发声器之间的指向角相差120°,即指向角40°、160°、280°发声器为第一组,指向角80°、200°、320°发声器为第二组,指向角120°、240°、360°发声器为第三组,控制模块通过控制三组发声器的发生时间,形成跟随散热风扇叶片同步旋转的噪声抑制声场,按照声音波峰、波谷相抵消的原理抑制散热器叶片产生的噪声。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算机 机箱 噪声 抑制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计算机机箱噪声抑制装置,主要包括控制模块(1)、指向角40°发声器(2)、指向角80°发声器(3)、指向角120°发声器(4)、指向角160°发声器(5)、指向角200°发声器(6)、指向角240°发声器(7)、指向角280°发声器(8)、指向角320°发声器(9)、指向角360°发声器(10),指向角40°发声器(2)、指向角80°发声器(3)、指向角120°发声器(4)、指向角160°发声器(5)、指向角200°发声器(6)、指向角240°发声器(7)、指向角280°发声器(8)、指向角320°发声器(9)、指向角360°发声器(10)分别与控制模块(1)电信号连接,其特征在于,计算机机箱噪声抑制装置的电路由电阻R1、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电容C1、C2、C3、C4、C5、C6、C7、C8、C9、C10、C11、C12、C13,三极管Q1、Q2、Q3、Q4、Q5、Q6、Q7、Q8、Q9,晶振Y1、Y2,低频发声器LS1、LS2、LS3、LS4、LS5、LS6、LS7、LS8、LS9,开关KEY1,处理器U1组成,处理器U1的型号为MSP430F149,低频发声器LS1、LS2、LS3、LS4、LS5、LS6、LS7、LS8、LS9的发声频率为270Hz,电容C1、C2一端连接电源负极,另一端分别连接处理器U1的第53、52引脚,晶振Y2两端分别连接处理器U1的第53、52引脚,晶振Y1两端分别连接处理器U1的第8、9引脚,电容C3一端连接电源负极,另一端连接处理器U1的58引脚,电容C4、C5并联后两端分别连接处理器U1的第7、62引脚,电容C6、C7并联后两端分别连接处理器U1的第11、62引脚,电容C8、C9并联后两端分别连接处理器U1的第64、63引脚,电容C10、C11并联后两端分别连接处理器U1的第64、62引脚,电容C12、C13并联后两端分别连接处理器U1的第10、62引脚,处理器U1的第1、64引脚连接电源正极,第63引脚连接电源负极,电阻R1一端连接处理器U1的第44引脚,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发射极连接电源负极,低频发声器LS1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阻R2一端连接处理器U1的第43引脚,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发射极连接电源负极,低频发声器LS2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阻R3一端连接处理器U1的第42引脚,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发射极连接电源负极,低频发声器LS3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阻R4一端连接处理器U1的第41引脚,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发射极连接电源负极,低频发声器LS4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阻R5一端连接处理器U1的第40引脚,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5的基极,三极管Q5发射极连接电源负极,低频发声器LS5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电阻R6一端连接处理器U1的第39引脚,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三极管Q6发射极连接电源负极,低频发声器LS6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电阻R7一端连接处理器U1的第38引脚,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7的基极,三极管Q7发射极连接电源负极,低频发声器LS7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电阻R8一端连接处理器U8的第37引脚,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8的基极,三极管Q8发射极连接电源负极,低频发声器LS8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电阻R9一端连接处理器U1的第36引脚,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9的基极,三极管Q9发射极连接电源负极,低频发声器LS9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9的集电极,电阻R10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连接处理器U1的第58引脚,电阻R11与开关KEY1串联后,一端连接电源负极,另一端连接处理器U1的58引脚,电阻R12一端连接电源负极,另一端连接处理器U1的第62引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商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商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20406277.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车载语音识别的麦克风回声消除电路
- 下一篇:多媒体调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