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随行袋行李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87096.0 | 申请日: | 2015-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89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陈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辉 |
主分类号: | B62B3/02 | 分类号: | B62B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1 | 代理人: | 孙皓,顾楠楠 |
地址: | 中国香港新界*** | 国省代码: | 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随行袋行李车,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便于携带,行走稳定而且结构简单可靠。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包括可折叠的行李车架和活动连接在行李车架上的盛物袋,所述行李车架设有可伸缩的拉杆,拉杆由至少三节以上的中空杆体组成,在最下端的中空杆体外设有可沿中空杆体轴向滑动的前腿滑套,前腿滑套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前腿,前腿的上端通过转轴与前腿滑套活动连接,使前腿可在前腿滑套左右两侧转动,所述前腿上的转轴的轴线与前腿滑套左右两侧侧面平行,在前腿的下端设有前腿滚轮。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可收起的前后腿,使得在折叠后体积减小,各部件的设计极大地减少折叠后的空耗空间,折叠后方便日常携带。 | ||
搜索关键词: | 随行 行李车 | ||
【主权项】:
一种随行袋行李车,包括可折叠的行李车架(1)和活动连接在行李车架(1)上的盛物袋(2),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车架(1)设有可伸缩的拉杆(11),拉杆(11)由至少三节以上的中空杆体(12)组成,在最下端的中空杆体(12)外设有可沿中空杆体(12)轴向滑动的前腿滑套(13),前腿滑套(1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前腿(14),前腿(14)的上端通过转轴与前腿滑套(13)活动连接,使前腿(14)可在前腿滑套(13)左右两侧转动,所述前腿(14)上的转轴的轴线与前腿滑套(13)左右两侧侧面平行,在前腿(14)的下端设有前腿滚轮(15);最下端的中空杆体(12)的下端连接有前腿连杆连接座(3),在前腿连杆连接座(3)的两侧设有与前腿(14)的转轴轴线平行的前腿连接座孔(31),前腿连接座孔(31)贯穿前腿连杆连接座(3)的前后两端,在前腿连杆连接座(3)的前端左右两侧设有前腿连杆(32),两个前腿连杆(32)相对的一侧上设有朝前腿连杆(32)的后端面延伸的前腿连杆轴(33),所述前腿连杆(32)通过前腿连杆轴(33)与前腿连接座孔(31)连接,实现前腿连杆(32)可绕前腿连杆连接座(3)转动,前腿连杆(32)通过前腿轴销(34)与前腿(14)的前端面连接;在最下端的中空杆体(12)上后腿机构,所述后腿机构包括两个后腿(5),后腿(5)的上端通过套在最下端的中空杆体(12)上的后腿滑套(51)与最下端的中空杆体(12)连接,在后腿滑套(51)的后端面上设有后腿铰座(52),在后腿铰座(5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后腿铰座孔(53),后腿铰座孔(53)中分别设有与后腿铰座孔(53)左右两侧孔壁连接的后腿转轴(54),后腿(5)的上端分别通过后腿转轴(54)与后腿铰座孔(53)连接,所述两个后腿铰座孔(53)的孔口朝中空杆体(12)的左右两侧倾斜,使得当后腿(5)打开后,两个后腿(5)之间形成一个倒V字形;所述前腿连杆连接座(3)的后端面上设有后腿拉杆轴孔(55),后腿拉杆轴孔(55)的轴线与中空杆体(12)的后端面平行;所述前腿连杆连接座(3)的后端面与两个后腿(5)之间设有后腿拉杆(56),后腿拉杆(56)的前端连接在后腿拉杆轴孔(55)中,在两个后腿(5)相对的一侧侧面的中部分别设有后腿拉杆限位件(57),后腿拉杆限位件(57)固定在后腿(5)上,在后腿拉杆限位件(57)上设有朝后腿(5)的前端面延伸的限位件连接片(58),在限位件连接片(58)上设有连接片轴孔(59),所述后腿拉杆(56)的后端两侧分别穿过连接片轴孔(59)与后腿(5)活动连接;所述后腿滑套(51)的后端上设有手把(6),手把(6)与拉把62相连;在后腿滑套(51)的后端上设有锁止机构,该锁止机构包括设置在后腿滑套(51)后端上部的空腔(7),空腔(7)的下端延伸至两个后腿铰座孔(53)之间,在两个后腿铰座孔(53)之间、后腿滑套(51)的后端面上设有与空腔(7)连通的第一拨杆孔(71);所述两个后腿铰座孔(53)之间、后腿滑套(51)的后端下端面上设有与空腔(7)连通的第二拨杆孔(72),在空腔(7)内位于第一拨杆孔(71)处设有通过转轴连接在空腔(7)内的拨杆(73),拨杆(73)为L字形,所述拨杆(73)的一端从第一拨杆孔(71)中伸出后腿滑套(51)外,形成拨动部(74),拨杆(73)的另一端从第二拨杆孔(72)的中间伸出后腿滑套(51)外,形成卡接部(75),在前腿滑套(13)的后端面上设有凸起的卡孔(131),锁止时,卡接部(75)与卡孔(131)卡接,此时拨杆(73)朝中空杆体(12)的后端面翘起;在空腔(7)内、拨杆(73)的上方设有滑块(77),滑块(77)的下端面后侧设有突起的弧面(771),弧面(771)的下端与拨杆(73)的上端面接触,在滑块(77)的上端前侧设有自空腔(7)的前端壁向空腔(7)的后端壁高度依次递减的第一坡面(772),在滑块(77)的上端、空腔(7)内设有顶块(76),顶块(76)的后端与空腔(7)的后端壁之间设有弹簧(78),所述顶块(76)的下端前侧设有第二坡面(761),第二坡面(761)与第一坡面(772)贴合,在空腔(7)的前端壁上与顶块(76)位置相对应处设有定位孔(762),所述顶块(76)的前端面上设有可伸入定位孔(762)中的定位柱(763),在最下端的中空杆体(12)的后侧面上设有杆体定位孔(764);所述手把(6)为空心的圆柱体,在手把(6)的左右两侧端面上分别设有手把孔(61),在手把(6)的左右两侧端面上设有拉把(62),拉把(62)的上端插入手把孔(61)中,在滑块(77)的前端两侧上设有滑块翼(773),滑块翼(773)的上端设有滑块轴套(774),滑块轴套(774)的轴线与中空杆体(12)的后端面平行,两个拉把(62)的下端分别插入并且固定在滑块轴套(774)中;在最上端的中空杆体(12)的上端设有手柄(9),手柄(9)与最上端的中空杆体(12)之间通过位置和角度调节机构连接,所述位置和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最上端中空杆体(12)内的锁件推杆(91),在锁件推杆(91)的上端设有推杆块(92),所述手柄(9)为空心结构,在手柄(9)的下端一侧设有从手柄(9)的中部一直延伸至手柄(9)其中一端端面上的第一手柄通槽(93),在第一手柄通槽(93)上设有一个以上用于定位的通槽定位圆弧坑(931);第一手柄通槽(93)与手柄(9)内的腔体(94)连通,在锁件推杆(91)上设有外壁上设有外螺纹的套管(914),锁件推杆(91)和套管(914)的上端均从第一手柄通槽(93)伸入腔体(94)中,推杆块(92)设置在腔体(94)中,在腔体(94)内、套管(914)上设有手柄上压件(911),手柄上压件(911)上设有内螺纹孔,手柄上压件(911)通过内螺纹与套管(914)的外螺纹螺纹连接,所述手柄上压件(911)的下端面为圆弧面,在手柄(9)与最上端的中空杆体(12)之间、套管(914)上设有手柄下托件(912),手柄下托件(912)的上端面为圆弧面,在套管(914)的下端、锁件推杆(91)上设有锁紧连接块(915),所述锁紧连接块(915)与套管(914)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管(914)的上端贯穿手柄下托件(912)、手柄上压件(911),并与手柄上压件(911)的内螺纹孔螺纹连接,在套管(914)与锁紧连接块(915)之间设有与套管(914)螺纹连接的旋紧螺母(913),旋紧螺母(913)将手柄下托件(912)、手柄上压件(911)压紧,所述手柄下托件(912)的上端顶在手柄(9)的下端面上,锁紧连接块(915)安装在最上端的中空杆体(12)的上端开口内;所述手柄(9)的另一端端面设有手柄口(95),在腔体(94)内设有可从手柄口(95)中伸出的手柄延长部(96),在手柄(9)的上端设有从手柄(9)上端中部延伸至手柄口(95)处的第二手柄通槽(97),手柄延长部(96)的后端设有设置在第二手柄通槽(97)中的导向块(98),所述手柄延长部(96)的后端面上、位于腔体(94)内设有延长部扩张螺母(961),手柄延长部(96)的前端面设有贯穿手柄延长部(96)并与延长部扩张螺母(961)螺纹连接的延长柄旋紧螺丝(962);两个前腿(14)之间设有承担架(8),承担架(8)由两根承担架片(81)组成,两根承担架片(81)的一端相互铰接,另一端分别与两个前腿(14)的外侧面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所述盛物袋(2)的上端具有开口,盛物袋(2)的左右两侧侧面中部具有第一折痕线(21),第一折痕线(21)沿盛物袋(2)的高度方向设置,在两侧侧面的下端端角处设有延伸至第一折痕线(21)上的第二折痕线(22),第二折痕线(22)与第一折痕线(21)以及侧面的下端边缘之间构成三角形,在盛物袋(2)的背面下端设有第一挂接件(23),该第一挂接件(23)为截面为T字形的挂钉,所述前腿连杆(32)上设有挂孔(24),盛物袋(2)的背面上设有承重杆(25),在承重杆(25)的中部设置第三挂接件(251),第三挂接件(251)的截面为T字形,在中间位置的中空杆体(12)上设有杆体挂孔(121),该杆体挂孔(121)为倒置的葫芦形孔,承重杆(25)的两端上设有承重杆挂孔(252),在盛物袋(2)上设有与承重杆挂孔(252)位置相对应的第二挂接件(231),所述第二挂接件(231)的截面为T字形的挂钉,在盛物袋(2)的背面中下部以及底面内设有横向并且间隔设置的数个承重加强块(26),盛物袋(2)的底面中部设有第三折痕线(27),第三折痕线(27)与盛物袋(2)的前面或背面的下端边缘平行;或所述盛物袋(2)的上端具有开口,盛物袋(2)的左右两侧侧面中部具有第一折痕线(21),第一折痕线(21)沿盛物袋(2)的高度方向设置,在两侧侧面的下端端角处设有延伸至第一折痕线(21)上的第二折痕线(22),第二折痕线(22)与第一折痕线(21)以及侧面的下端边缘之间构成三角形,在盛物袋(2)的背面下端设有第一挂接件(23),该第一挂接件(23)为截面为T字形的挂钉,所述前腿连杆(32)上设有挂孔(24),盛物袋(2)的背面上设有承重杆(25),在承重杆(25)的中部设置第三挂接件(251),第三挂接件(251)的截面为T字形,在中间位置的中空杆体(12)上设有杆体挂孔(121),该杆体挂孔(121)为倒置的葫芦形孔,承重杆(25)的两端上设有承重杆挂孔(252),在盛物袋(2)上设有与承重杆挂孔(252)位置相对应的第二挂接件(231),所述第二挂接件(231)的截面为T字形的挂钉,在盛物袋(2)的背面中下部以及底面内设有间隔设置的数个承重加强块(26),盛物袋(2)的底面中部设有第三折痕线(27),第三折痕线(27)与盛物袋(2)的前面或背面的下端边缘平行,在盛物袋(2)的前面、背面、两侧侧面的中部设有一周第四折痕线(28),承重加强块(26)竖向设置在盛物袋的背面下部以及底面内,设置在盛物袋(2)的底面上的承重加强块(26)以第三折痕线(27)为界分别间隔设置在盛物袋(2)的底面两侧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辉,未经陈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587096.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