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戊唑醇与萘啶酮酸混合进行莱茵衣藻培养过程中除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75826.3 | 申请日: | 2015-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06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王亮;陆军;郑元林;陈慧怡;杨丰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2 | 分类号: | C12N1/12;C12R1/89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211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戊唑醇与萘啶酮酸混合进行莱茵衣藻培养过程中除菌方法,属于莱茵衣藻除细菌与真菌的方法。方法A.将含有混合菌污染的衣藻接种到TAP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在23±0.5℃,14/10小时明暗光周期,8000Lx光强下培养3‑5天;B.配制含有10ug/ml戊唑醇以及15ug/ml萘啶酮酸的TAP固体培养基平板备用;C.将已经在TAP固体培养基平板长好的衣藻转接划线至含有混合抗菌剂的TAP平板上,在23±0.5℃,14/10小时明暗光周期,8000Lx光强下培养5‑8天;D.将已经除过菌的衣藻再次转接划线至普通的TAP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在23±0.5℃,14/10小时明暗光周期,8000Lx光强下培养3‑5天,为后续实验或者保种备用。优点利用混合抗菌剂对衣藻细菌与真菌污染处理,解决利用衣藻进行科学实验与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杂菌污染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戊唑醇 萘啶酮酸 混合 进行 莱茵衣藻 培养 过程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戊唑醇与萘啶酮酸混合进行莱茵衣藻培养过程中除菌方法,其特征是:该除菌方法如下:杂菌污染的衣藻转接划线至含有混合抗菌剂的TAP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在23±0.5℃,14/10小时明暗光周期,8000Lx光强下进行培养5‑8天,实现衣藻的除菌;所述的混合抗菌剂包括10 ug/ml抗真菌剂和15 ug/ml抗细菌剂;所述的抗真菌剂为戊唑醇,抗细菌剂为萘啶酮酸;所述的TAP固体培养基平板为:TAP盐溶液25 ml/L,磷酸盐溶液0.375 ml/L,Hutner微量元素1 ml/L,乙酸1 ml/L,Tris 2.42 g/L,琼脂粉15 g/L,121℃高压蒸汽灭菌20 min,倒平板备用;所述的TAP盐溶液为:NH4Cl 15g/L,MgSO4•7H2O 4g/L, CaCl2•2H2O 2g/L;所述的磷酸盐溶液为:K2HPO4 288g/L, KH2PO4 144g/L;所述的Hutner微量元素为:EDTA二钠盐 50g/L, ZnSO4•7H2O 22g/L, H3BO3 11.4g/L, MnCl2•4H2O 5.06g/L, CoCl•6H2O 1.61g/L, CuSO4•5H2O 1.57g/L, (NH4)6Mo7O24•4H2O 1.1g/L, FeSO4•7H2O 4.99g/L,用KOH 或者HCl调节pH至7.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师范大学,未经江苏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275826.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乳化型驱渗型采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脉动压力数值预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