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97086.9 | 申请日: | 2003-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972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杨泰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泰和 |
主分类号: | F24J3/06 | 分类号: | F24J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秀芸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主要为在具有较大安定蓄温容量的地层、地表、池塘、湖泊、河川、沙漠、冰山、海洋等固态或液态蓄温体中设置主动致热器及流体传输管道,而构成近似致热对流装置,以接受进入主动致热器中的较低温流体被加温,而藉冷降热升自然对流通往拟接受释热的温差体。 | ||
搜索关键词: | 自然 母体 对流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藉自然蓄温母体致热对流的释热系统,其中,所述释热系统为在具有较大安定蓄温容量的地层、地表、池塘、湖泊、河川、沙漠、冰山、海洋等固态或液态蓄温体中设置主动致热器,所述主动致热器两端分别设有流体传输管道,以分别通往具温差体与拟接受释热的温差体,而构成近似致热对流装置,借着此项致热对流装置使来自具温差体,由进入口传输管道进入主动致热器(108)中的较低温流体被加温,而藉流体的冷降热升作用产生自然对流功能,而由出口传输管道输出通往拟接受释热的温差体而构成开放型释热系统,或经传输管道通往主动释热器(201),再经传输管道回流至主动致热器(108),而构成封闭型释热系统,其开放式致热与释热的循环系统结构,为由呈圆形或其他几何形状的不同孔径尺寸的管状结构体呈相互套合,两者之间为设有隔热结构或由隔热材料构成,而由不同孔径的管状结构套合构成多重管状的开放式流体传输管道结构,包括由至少一组管径较小的传输管道套设于管径较大的管内,由管径较小的传输管道的内管顶部封闭端面(1307)的底部向管径较大的外管壁贯设导流管(1309),供引入较低温流体导入下降至主动致热器(108),以及由管径较大传输管道供相对于较高温的流体上升排出,而两种不同管径的传输管道的底部,共同通往设置于自然蓄温母体(101)中的主动致热器(108),以构成开放型之释热系统;同样的主动致热器可依需要在外部外设导热翼片(1001),或设于内部设置防止逆流阻隔板(1002);其中供置于自然蓄温母体(101)的主动致热器(108),为由较大孔径的外管(1301)及外管(1301)的底部封闭端面(1302)所构成,并可依需要加设导热翼片(1001)以增进与蓄温母体的热传导效果,其内部供设有一组或一组以上孔径较小的内管(1303),内管(1303)的底部(1304)与外管底部内部空间之间设有导流间隙(1305),以供较低温的热交换流体(104)进入内管(1303)而被加热后经外管(1301)向上流动而构成开放式释热系统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泰和;,未经杨泰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097086.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