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蓄电池监测装置的硬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66368.7 | 申请日: | 2014-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779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华红艳;宋伟;孙珍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红艳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15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监测装置的硬件结构;该硬件结构含有中央处理器、检测模块和报警模块;在检测模块中,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被测蓄电池的正极连接,其发射极依次通过第二、十一电阻后接在被测蓄电池的负极,被测蓄电池的两个电压检测信号分别进入多路模拟电子开关的第一、二通路端,第二和十一电阻的连接点与多路模拟电子开关的第三通路端连接,多路模拟电子开关的通路公共端的信号经过运算放大器、电压隔离器和模数转换器后进入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通过三个光电耦合器控制多路模拟电子开关的工作,第三光电耦合器接收的信号还通过第三三极管放大后进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采用该硬件结构的蓄电池监测装置准确性好、易于操作。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监测 装置 硬件 结构 | ||
【主权项】:
一种蓄电池监测装置的硬件结构,含有中央处理模块、检测模块和报警模块,其特征是:中央处理模块中含有中央处理器;检测模块中含有多路模拟电子开关、第一光电耦合器、第二光电耦合器、第三光电耦合器、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二运算放大器、电压隔离器和模数转换器,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被测蓄电池的正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依次通过第二电阻、第十一电阻后接在被测蓄电池的负极,第五电阻、第七电阻依次串联后并接在被测蓄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第六电阻、第八电阻依次串联后也并接在被测蓄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第五电阻和第七电阻的连接点与多路模拟电子开关的第一通路端连接,第六电阻和第八电阻的连接点与多路模拟电子开关的第二通路端连接,第二电阻和第十一电阻的连接点与多路模拟电子开关的第三通路端连接,多路模拟电子开关的通路公共端通过第二十三电阻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第十二电阻与电压隔离器的输入端连接,电压隔离器的输出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模数转换器的模拟信号输入端连接,模数转换器的串行数据输出口与中央处理器的串行数据输入口连接,中央处理器的总控制信号输出端通过第十四电阻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十六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二电阻分别与第一光电耦合器、第二光电耦合器、第三光电耦合器的发射管的正极连接,中央处理器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第三控制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光电耦合器、第二光电耦合器、第三光电耦合器的发射管的负极连接,第一光电耦合器、第二光电耦合器、第三光电耦合器的接收管分别与多路模拟电子开关的三个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三光电耦合器的接收管还通过第二十一电阻与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中央处理器的报警信号输出口与报警模块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红艳,未经华红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20666368.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