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气余热回收热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61400.0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52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胡元东;王建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蓝能源环保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F23J1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蒋剑明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废气余热回收热交换器,第一管板、第二管板及第三管板依次连接形成第一侧板,第四管板及第五管板连接形成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形成导热腔;多根玻璃管收容于导热腔内,其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导通;水封与导热腔的一端口封闭连接,其一侧设有排气管;反应液收容于水封内;过滤管的一端与导热腔的一端导通,另一端导入反应液中;进水管设于第一侧板靠近水封处,出水管设于第一侧板远离水封处;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设有排污管及排气管。第一管板、第二管板及第三管板连接形成第一侧板,第四管板及第五管板连接形成第二侧板,解决了方便维修的问题,只需拆卸相应板块,便可对渗漏处进行更换维修,减少维修成本,方便更换。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 余热 回收 热交换器 | ||
【主权项】:
一种废气余热回收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板、第二管板、第三管板、第四管板及第五管板,所述第一管板、所述第二管板及所述第三管板依次连接形成第一侧板,所述第四管板及所述第五管板连接形成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板面与所述第二侧板的板面平行,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形成导热腔,所述导热腔为两端开口的中空腔体结构;多根玻璃管,多根所述玻璃管相互平行且呈矩形阵列分布并收容于所述导热腔内,所述玻璃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导通,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及多根所述玻璃管导通形成“Z”字形通道;水封,所述水封与所述导热腔的一端口封闭连接,所述水封的一侧设有排气管;反应液,所述反应液收容于所述水封内;过滤管,所述过滤管收容于所述水封内,所述过滤管的一端与所述导热腔靠近所述水封的一端导通,另一端导入所述反应液中;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设于所述第一侧板靠近所述水封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设于所述第一侧板远离所述水封处;排污管,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靠近所述水封处均设有所述排污管;排气管,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水封处均设有所述排气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蓝能源环保产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中蓝能源环保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20361400.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线控制芯片以及相应的无线设备
- 下一篇:大功率大电流二极管封装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