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蜂窝煤砖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31510.7 | 申请日: | 2014-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99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张启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启凤 |
主分类号: | C10L5/36 | 分类号: | C10L5/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是蜂窝煤砖,属于固体燃料类。蜂窝煤砖与蜂窝煤相比蜂窝煤砖有自创的燃烧室,使它产生了一种划时代的燃烧方法,即内燃法。内燃法使蜂窝煤砖产生的热效率极高,燃烧强度高,可以使用劣质煤甚至是煤矸石做燃烧材料。它连续燃烧,续火添新煤时不冒黑烟,不影响火焰燃烧。蜂窝煤砖燃烧的是煤气,是零排放,它燃烧后排出的是建筑材料‑砖,它既没有粉尘排出,更没有煤渣排放;它从根本上改善了环境。它使长筒炉具结构紧凑并简单化,使其体积小、重量轻、占地面积少、制造易、总成本低;蜂窝煤砖上下有端面燃烧室,外侧面是环形侧向燃烧室,蜂窝煤砖被燃烧室包裹着,即被火焰包裹着燃烧。它广泛用于各种煤炉用具里。 | ||
搜索关键词: | 蜂窝 煤砖 | ||
【主权项】:
蜂窝煤砖有两类每类各有两种形状:i类蜂窝煤砖有两种形状:A.圆形蜂窝煤砖、B.方形蜂窝煤砖,i类两种形状的蜂窝煤砖都是由上下端面燃烧室简称端面燃烧室、环形侧向燃烧室、蜂孔燃烧室、弧形垛块或长方形垛块、弧形垛口或长方形垛口、四周齿形或环形齿圈、环形火圈上述部分组成,其特征是一致的,作用是一样的;A.圆形蜂窝煤砖,其特征在于:在蜂窝煤砖外圆侧面上有一圈纵向的长条齿,即环形齿圈其齿形空间,就是圆形蜂窝煤砖的环形侧向燃烧室;在环形齿圈的上部有个环形火圈,弧形垛块和弧形垛口在圆形蜂窝煤砖的上下端坡面上,弧形垛块和弧形垛口相连,其弧形垛块长度要大于弧形垛口长度,在环形齿圈的齿底的上下坡形端面的圆周上及中部,都均匀布置若干块弧形垛块;在圆形蜂窝煤砖的上下端面的上下方是坡形端面,其空间就是上端面燃烧室及下端面燃烧室;在圆形蜂窝煤砖的中心部有上下通孔的均匀密布的小蜂孔,是蜂孔燃烧室,其孔壁很薄;在蜂窝煤砖中心线的八分之二处有两个对称的长圆专用夹煤孔;B.方形蜂窝煤砖,其特征在于:在方形蜂窝煤砖的四个侧面上有一圈纵向的长条齿,即四周齿形其齿形空间,就是方形蜂窝煤砖的环形侧向燃烧室;在四周齿形的上部有个环形火圈,长方形垛块和长方形垛口在方形蜂窝煤砖的上下坡面上,长方形垛块和长方形垛口相连,其长方形垛块长度要大于长方形垛口长度,在四周齿形的齿底的上下坡形端面的四周上及中部,都均匀布置若干块长方形垛块;在方形蜂窝煤砖的上下端面的上下方是坡形端面,其空间就是上端面燃烧室及下端面燃烧室;在方形蜂窝煤砖的中心部有上下通孔的均匀密布的小蜂孔,是蜂孔燃烧室,其孔壁很薄;在蜂窝煤砖中心线的八分之二处有两个对称的长圆专用夹煤孔;ii类蜂窝煤砖有两种形状:D.圆锥梯形蜂窝煤砖、E.方锥梯形蜂窝煤砖,ii类的两种形状的蜂窝煤砖都是由下端面燃烧室简称端面燃烧室,环形侧向燃烧室、蜂孔燃烧室、弧形垛块、弧形垛口上述部分组成;D.圆锥梯形蜂窝煤砖,其特征在于:在圆锥梯形蜂窝煤砖的外侧面上方是短大圆形台阶,圆锥梯形蜂窝煤砖中部是圆锥形台阶,圆锥梯形蜂窝煤砖下方是短小圆形台阶,它们所形成的圆锥梯形环形空间,就是环形侧向燃烧室;在圆锥梯形蜂窝煤砖下方的短小圆形台阶中心处呈环形空间,这个环形空间就是下端面燃烧室;五块弧形垛块围绕着五个圆孔而侧立着,五个圆孔将五块弧形垛块分开,而成为五个垛口,凡是垛口都是为了分散煤气的,换言之是为了分散火焰的;圆锥梯形蜂窝煤砖的上端是平面;在圆锥梯形蜂窝煤砖的中部有上下通孔的均匀密布的小蜂孔,是蜂孔燃烧室,其孔壁很薄;在蜂窝煤砖中心线的八分之二处有两个对称的长圆专用夹煤孔;E.方锥梯形蜂窝煤砖,其特征在于:在方锥梯形蜂窝煤砖的外侧面上方是短大方形台阶,方锥梯形蜂窝煤砖中部是圆锥形台阶,方锥梯形蜂窝煤砖下方是短小圆形台阶,它们所形成的圆锥梯形环形空间,就是环形侧向燃烧室;在方锥梯形蜂窝煤砖下方的短小圆形台阶中心处呈环形空间,这个环形空间就是下端面燃烧室,五块弧形垛块围绕着若干个圆孔而侧立着,五个圆孔将五块弧形垛块分开,而成为五个垛口,凡是垛口都是为了分散煤气的,换言之是为了分散火焰的;方锥梯形蜂窝煤砖的上端是平面;在方锥梯形蜂窝煤砖的中部有上下通孔的均匀密布的小蜂孔,是蜂孔燃烧室,其孔壁很薄;在蜂窝煤砖中心线的八分之二处有两个对称的长圆专用夹煤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启凤,未经张启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331510.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避雷针及其接闪极柱
- 下一篇:一种风电出力场景的生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