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持式高频超声雾化全呼吸道药物导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13105.0 | 申请日: | 2014-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6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陆阳;陆春天;江松林;唐盛高;袁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正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纳泰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1/00 | 分类号: | A61M11/00;A61M31/00;B05B17/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李艳 |
地址: | 213100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持式高频超声雾化全呼吸道药物导入装置,包括具有进风口的壳体和具有出雾口的盖体,壳体内设置有带有雾化片的药杯以及位于其上方的顶部具有排雾口的雾化罩,在进风口、出雾口及排雾口之间形成流体流通的通道,进风口附近还设置有风扇,压电陶瓷雾化片的本体由如下组分的材料制成(以重量百分比计):63.3~68.3%的四氧化三铅;14.2~15.3%的二氧化锆;8.1~9.5%的二氧化钛;4.6~5.2%的氧化锶;1.5~1.8%的三氧化二铁;1.0~1.4%的二氧化锡;0.3~1.1%的二氧化锰;0.5~0.8%的三氧化二铈;0.4~0.8%的五氧化二铌;0.3~0.7%的氧化锌。本发明的装置功耗和体积较小,方便携带,成本较低,且雾化颗粒小,适用于全呼吸道药物导入以及下呼吸道肺泡集中给药。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 高频 超声 雾化 呼吸道 药物 导入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手持式高频超声雾化全呼吸道药物导入装置,包括底部设置有进风口(2)的具有开放空间的壳体(1)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开放空间的开口上的盖体,所述盖体上设置有出雾口(3),壳体(1)的开放空间设置有用于放置药液的具有开口的药杯(4)和位于所述药杯(4)上方用于聚集雾的聚雾罩(9),所述聚雾罩(9)的底部位于所述药杯(4)的开口内,且在所述药杯(4)内的所述雾化罩(9)的外壁与所述药杯(4)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聚雾罩(9)的上部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之间密封连接,所述药杯(4)的外壁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腔室(19),所述聚雾罩(9)的外壁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二腔室(20),所述药杯(4)上设置有压电陶瓷雾化片(5),所述压电陶瓷雾化片(5)位于所述药杯(4)内的预设最高药液液面之下,所述药杯(4)的杯壁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壳体(1)相连接,且在连接件和/或位于预设最高药液液面之上的药杯(4)的的杯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第一腔室(19)和第二腔室(20)的通风孔(12),雾化罩(9)的顶部上设置有排雾口(11),所述排雾口(11)与所述出雾口(3)相流体连通,所述壳体(1)内在其进风口(2)处设置有用于朝向所述出雾口(13)方向吹风的一吹风装置(6),所述药物导入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压电陶瓷雾化片(5)相电连接的雾化控制线路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陶瓷雾化片(5)包括压电陶瓷本体(13)、分别覆盖在所述陶瓷本体(13)上、下表面上的上电极层(14)和下电极层(15),所述上电极层(14)包括覆盖在所述压电陶瓷本体(13)上表面上的覆盖部以及自所述覆盖部的边缘向下弯折延伸至所述压电陶瓷本体(13)的下表面形成的延伸部,以包住所述压电陶瓷本体(13)的边缘,所述下电极层(15)覆盖在所述压电陶瓷本体(13)的下表面上且边缘处分别与所述上电极层(14)的延伸部间隔一段距离,所述上电极层(14)的覆盖部的远离所述压电陶瓷本体(13)的表面上还覆盖有一上电极保护层(16),所述压电陶瓷本体(13)由低功耗压电陶瓷材料制成,所述低功耗压电陶瓷材料包括如下主材料组分:重量百分比为63.3~68.3%的四氧化三铅; 重量百分比为14.2~15.3%的二氧化锆; 重量百分比为8.1~9.5%的二氧化钛; 重量百分比为4.6~5.2%的氧化锶; 重量百分比为1.5~1.8%的三氧化二铁; 重量百分比为1.0~1.4%的二氧化锡;以及如下的添加组分 重量百分比为0.3~1.1%的二氧化锰; 重量百分比为0.5~0.8%的三氧化二铈; 重量百分比为0.4~0.8%的五氧化二铌; 重量百分比为0.3~0.7%的氧化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正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纳泰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正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纳泰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013105.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 下一篇:无机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