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重介质混凝沉淀水处理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755759.6 | 申请日: | 2013-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08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范青如;杨志宏;梅从明;冯金荣;秦爱冬;贾伯林;薛开泉;乔春光;陈莉;周圆圆;徐尔东;达云祥;殷亚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平洋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重介质混凝沉淀水处理工艺,主要由水槽,潜水泵,混凝池,污泥池,搅拌器,重介质自动投加装置,初级分离器,二级分离器,重介质混合反应池,加药泵,加药箱,熟化池,解絮机,污泥泵,快速沉淀池,污泥管,管道混合器等组成,所述原水水槽通过潜水泵管道与絮凝反应器连接,所述絮凝反应器由混凝池、重介质混合反应池、熟化池组成,三池依次联通,絮凝反应器与快速沉淀池之间以管道连接,絮凝反应器和快速沉淀池底部剩余污泥通过管道与重介质回收系统相连,重介质回收完成后再通过管道进入絮凝反应器中,从而形成循环。本发明具有节约土地使用面积和土建成本,水处理效果的稳定性更强,重介质粉循环利用等特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介质 沉淀 水处理 工艺 | ||
【主权项】:
一种高效重介质混凝沉淀水处理工艺,其组成包括:水槽(1)、潜水泵(2)、混凝池(3)、污泥池(4)、搅拌器一(5)、重介质自动投加装置(6)、初级分离器(7)、二级分离器(8)、搅拌器二(9)、重介质混合反应池(10)、PAC加药泵(11)、絮凝剂加药箱(12)、助凝剂加药箱(13)、助凝剂加药泵(14)、熟化池(15)、搅拌器三(16)、解絮机(17)、污泥泵(18)、斜板(19)、配水管(20)、快速沉淀池(21)、污泥管(22)和管道混合器(23),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为,首先,待处理原水从水槽(1)经潜水泵(2)泵入絮凝反应器的混凝池(3);该段管路中设管道混合器(23),来自絮凝剂加药箱(12)中的絮凝剂PAC经PAC加药泵(11)投加到管道混合器(23)的进水端,经过管道混合器(23)混合后,加PAC后的原水进入混凝池(3),同时搅拌器一(5)开始运行;随后原水进入絮凝反应器的重介质混合反应池(10),同时搅拌器二(9)开始运行;在重介质混合反应池(10),重介质自动投加装置(6)加入适量重介质,同时,助凝剂加药泵(14)也自动将助凝剂加药箱(13)中的助凝剂按合适剂量加入;一定时间后,原水进入熟化池(15)继续搅拌,同时搅拌器三(16)开始运行;熟化完成后通过配水管(20)进入快速沉淀池(21),所述快速沉淀池(21)根据待处理水的工况条件决定是否需要配置斜板(19),斜板(19)为单层斜板或双层斜板以加速沉淀,快速沉淀池(21)的上层清液出水,进入下道水处理工序,如膜深度处理工序,絮凝反应器和快速沉淀池内的剩余污泥通过污泥管(22),根据工况条件可使用污泥泵(18)泵入解絮机(17)内将以重介质粉为絮核的絮体解絮,然后通过初级分离器(7)和二级分离器(8)使重介质粉与水和污泥产生分离以便回收,回收所得重介质粉通过管道重新投加至重介质混合反应池(10),所述初级分离器(7)和二级分离器(8)可以分别为旋流分离器和磁分离器,具体型号和规格需结合所用的重介质粉的配方来确定,经过二级分离器(8)后产生的絮体污泥被排放至污泥池(4),以便进一步处理,快速沉淀池(21)是否需要配置刮吸泥机,也视待处理水的工况条件决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平洋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太平洋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755759.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升式钻井平台树丛式桩靴冲桩系统
- 下一篇:一种地基处理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