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对数R-Q模型和层次化比特分配的码率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45397.8 | 申请日: | 2013-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12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2 |
发明(设计)人: | 白旭;梁晓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牡丹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数字电视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N19/124 | 分类号: | H04N19/124;H04N19/5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利文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基于对数R‑Q模型和层次化比特分配的码率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计算图像待编码区域的内容复杂度,进行层次化的比特分配;使用对数R‑Q模型,计算图像待编码区域量化步长;完成一个编码单元的编码过程,更新模型参数,然后进行下一个编码单元的编码,直到完成整个视频序列的编码。本发明充分利用视频编码的不同层次结构,以及R‑Q统计特性,对信道的带宽进行精确地分配与映射,能够在更小的视频质量降低代价条件下,获得更为准确地输出视频码率,有效地提高码率控制精度和更优的视频质量保真,在实际的视频业务中,能够更有效地利用信道带宽资源,使得信源与信道之间更为匹配。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对数 模型 层次 比特 分配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对数R‑Q模型和层次化比特分配的码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计算图像待编码区域的内容复杂度,进行层次化的比特分配;步骤2、使用对数R‑Q模型,计算图像待编码区域量化步长,计算图像待编码区域量化步长的计算公式如下:Q=λ·ln(R)+γ其中,Q为编码参数量化步长,λ和γ分别为两个模型参数,式中,R表示码率分配的度量,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bpp表示当前块在码率分配后平均每个像素的比特数;步骤3、完成一个编码单元的编码过程,更新模型参数,然后进行下一个编码单元的编码,直到完成整个视频序列的编码,更新模型参数的方法为:λnew=λold+δλ·(lnRreal‑lnRalloc)·λoldγnew=γold+δγ·(lnRreal‑lnRalloc)·lnRreal其中,λnew、γnew是更新的模型参数,λold、γold是旧的模型参数,δλ、δγ是两个线性参数,依照试验统计数据设定,Ralloc、Rreal分别表示刚结束编码的编码块预先分配的比特数和实际使用的比特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牡丹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数字电视技术中心,未经北京牡丹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数字电视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545397.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条带波变换的图像压缩方法
- 下一篇:辊式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