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线缆伸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513442.1 | 申请日: | 2013-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3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董伟;沈超;陈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64G1/66 | 分类号: | B64G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8 | 代理人: | 杨小蓉;杨青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线缆伸杆装置,包含:设置于以卫星自旋轴线为对称中心的若干个子软线缆伸杆2,用于控制各个子软线缆伸杆2同步及等长释放的线缆同步部分32及控制电机18;各子软线缆伸杆进一步包含:软线缆6,用于卷绕软线缆6的缠绕轴部分9,该缠绕轴部分9进一步包含:线缆卷中心轴33及与中心轴同轴固定的线缆缠绕轴23,所述线缆缠绕轴23由缠绕轴支架10支撑固定在L型支架7侧壁上;所述软线缆6中的一段缠绕于线缆缠绕轴23上,另一段经其下的线缆限制器16、线缆同步部分32的线缆压线轮对20和线缆护管11到达起点保持器13;线缆限制器16及线缆同步部分32也固定在L型支架7侧壁上;L型支架7位于载荷舱地板3的中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软线 缆伸杆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软线缆伸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含:载荷舱地板(3)、若干子软线缆伸杆(2)和同步释放及缠绕单元(1);所述同步释放及缠绕单元(1)位于载荷舱地板(3)的中部,且所有子软线缆伸杆(2)围绕同步释放及缠绕单元(1)沿载荷舱地板(3)的径向伸展;所述同步释放及缠绕单元(1)进一步包含:线缆同步部分(32)和软线缆缠绕部分(9);所述软线缆缠绕部分(9)包含若干缠绕单元,且缠绕单元的数量与子软线缆伸杆(2)的数目相等,所述缠绕单元用于缠绕子软线缆伸杆(2)释放的软线缆;所述线缆同步部分(32),用于控制各个子软线缆伸杆(2)同步及等长释放缠绕在软线缆缠绕部分(9)上的软线缆;所述软线缆缠绕部分(9)进一步包含:缠绕轴支架(10)、线缆缠绕轴(23)及线缆卷中心轴(33);所述缠绕轴支架(10)用于固定线缆缠绕轴(23)的两端,所述线缆卷中心轴(33)是所有线缆缠绕轴(23)的中心轴;所述线缆卷中心轴(33)固定不转动;所述线缆缠绕轴(23)是由若干个独立的缠绕线轴或缠绕单元组成,且每个缠绕单元与一个子软线缆伸杆(2)对应,即每个子软线缆伸杆(2)上的待伸展的软线缆缠绕于一个缠绕单元上;所述线缆同步部分(32)进一步包含:若干线缆压线轮对(20)、控制电机(18)、减速箱(12)、一对压线轮对同步啮合齿轮(39);所述线缆压线轮对(20)为两个相邻的压线滚轮,该相邻的两个压线滚轮通过各自的中心花键孔分别套设在第一中心轴(37)和第二中心轴(38)的中段相应部位的花键轴上,第一中心轴(37)和第二中心轴(38)平行固定于两个安装支架(21)之间;每根软线缆穿过所对应的两个轮缘相对的压线滚轮的轮缘凹槽之间形成的孔形缝隙;所述控制电机(18)、减速箱(12)及第一中心轴(37)均是靠直接机械联接传递动力的,与控制电机(18)固定为一体的减速箱(12)的输出轴端部与第一中心轴(37)端部用同轴线连轴器联接;所述左右两个安装支架(21)中的一个在其支架壳内部设置有一对相互啮合且 等齿数的压线轮对同步啮合齿轮(39),这对压线轮对同步啮合齿轮(39)分别套设并固定于第一中心轴(37)上及第二中心轴(38)端部;所述线缆压线轮对的数量与子软线缆伸杆(2)的数量相同,所有线缆压线轮对设于第一中心轴(37)和第二中心轴(38)的中段部位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513442.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