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气浮共凝聚固液分离装置及其分离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071802.7 | 申请日: | 2013-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2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费庆志;马飞;许芝;吴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24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曹若材;李洪福 |
地址: | 116028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混凝气浮共凝聚固液分离装置及其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离装置是在污水池处依序装设污水加药混合系统、多相介质泵溶气系统、混合反应共凝聚系统和共凝聚固液分离装置;本发明不仅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具有独立的混合共凝聚反应和共凝聚固液分离系统,而且实现优化混凝气浮共凝聚气浮分离过程,还在排浮渣方式上采用变水位排渣方式,具有简易便捷、整套设备占地小、投资少、效率高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处理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污水与废水中的胶体和悬浮物,实现固液分离。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气浮共 凝聚 分离 装置 及其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混凝气浮共凝聚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离装置是在污水池处依序装设污水加药混合系统、多相介质泵溶气系统、混合反应共凝聚系统和共凝聚固液分离装置;所述的污水加药混合系统由污水管(2)、污水调节阀(3)、污水真空压力表(4)、射流调节阀甲(14)、污水泵(19)、pH调节剂药箱(9)、PAC混凝剂药箱(5)、PAM助凝剂药箱(13)、吸药管(29)、吸药调节阀(26)、吸药管(27)、加药泵(28)和污水溶气水总管(21)组成,所述的污水管(2)的一端插入污水池(1)内,其污水管(2)的另一端与污水泵(19)的进口连接,与污水泵(19)连接的污水管(2)上依序装设污水调节阀(3)、污水真空压力表(4)和射流调节阀甲(14);在其污水真空压力表(4)与射流调节阀甲(14)之间的污水管(2)上通过管路依序连接pH调节剂药箱(9)、PAC混凝剂药箱(5),所述的pH调节剂药箱(9)与污水管(2)之间的管路上依序装设pH调节阀甲(8)、pH流量计(7)和pH调节阀乙(6);所述的PAC混凝剂药箱(5)与污水管(2)之间的管路上依序装设PAC混凝剂调节阀甲(12)、0PAC混凝剂流量计(11)和PAC混凝剂调节阀乙(10);继PAC混凝剂药箱(5)后设置PAM助凝剂药箱(13),所述的PAM助凝剂药箱(13)的外侧通过吸药管(27)与加药泵(28)的进口连接;其吸药管(27)上装设吸药调节阀(26),所述的污水泵(19)的出口通过污水溶气水总管(21)与多相介质泵溶气系统连接;所述的污水溶气水总管(21)上依序装设污水溶气水压表(20)、污水溶气水调节阀甲(22)、污水溶气水流量计(23)、污水溶气水调节阀乙(24)和污水溶气水取样阀(25);其污水溶气水压表(20)与污水溶气水调节阀甲(22)之间的污水溶气水总管(21)上连接射流管路(17)的一端,所述的射流管路(17)的另一端连接在污水管(2)上;其射流管路(17)上依序装设射流器(15)、射流流量计(16)和射流调节阀乙(18);所述的多相介质泵溶气系统由气液混合泵(48)、溶气水总管(55)、溶气水支管A(54)、溶气水支管B(59)、溶气水支管B取样阀(60)、溶气水支管B调节阀甲(56)、溶气水流量计(57)、溶气水调节阀乙(58)、溶气水总管调节阀(50)和气液压力表(49)组成,所述的溶气水总管(55)上依序装设气液压力表(49)和溶气水总管调节阀(50);所述的溶气水支管B(59)的一端与污水溶气水总管 (21)在A处连接后进入小径混合反应管(43)内,所述的溶气水支管B(59)的另一端通过溶气水总管(55)与气液混合泵(48)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的溶气水支管B(59)上依序装设溶气水支管B调节阀甲(56)、溶气水支管B流量计(57)、溶气水支管B调节阀乙(58)和溶气水支管B取样阀(60);所述的溶气水支管A(54)的一端与中径混合反应管出水端的B点处连接后再与加药点D通过管路(38)连接后进入大径混合反应管(40)内,其溶气水支管A(54)的另一端与气液混合泵(48)的溶气水总管(55)连接,所述的溶气水支管A(54)上依序装设溶气水支管A调节阀甲(51)、溶气水支管A流量计(52)、溶气水支管A调节阀乙(53);所述的气液混合泵(48)的进口端与共凝聚固液分离装置中的分离外壳(66)内通过管路连接;该进口管上依序装设气体流量计甲(65)和气体调节阀甲(61),于其气液混合泵(48)的进口与出口的管路上装设气体射流器(62)、气体流量计乙(64)和气体调节阀乙(63);所述的混合共凝聚反应系统由小径混合反应管组件、中径混合反应管(41)、连接管(42)、管路(38)和大径混合反应管组件组成,所述的小径混合反应管组件由小径混合反应管(43)、小径排气阀(45)、小径加药支管(36)、小径加药调节阀甲(30)、小径加药流量计(32)和小径加药调节阀乙(34)组成;所述的小径混合反应管(43)通过管路装设小径排气阀(45),小径混合反应管(43)一端的C点处连接小径加药支管(36)的一端,所述的小径加药支管(36)的另一端连接在加药总管(29)上,小径加药支管(36)上依序装设小径加药调节阀甲(30)、小径加药流量计(32)和小径加药调节阀乙(34);所述的小径混合反应管(43)一端的加药点C处通过连接管(42)与中径混合反应管(41)的一端连接;所述的中径混合反应管(41)的另一端通过管路(38)连接在大径混合反应管组件中的大径加药支管(31)的加药点D上;所述的大径混合反应管组件由大径混合反应管(40)、大径加药支管(31)、大径加药调节阀甲(33)、大径加药流量计(35)和大径加药调节阀乙(37)、出水管(47)和出水调节阀(46)组成,所述的大径混合反应管(40)通过管路装设大径排气阀(44),其大径混合反应管(40)的一端连接在大径加药支管(31)上,所述的大径加药支管的另一端连接在加药总管(29)上;所述的大径加药支管(31)上依序装设大径加药调节阀甲(33)、大径加药流量计(35)和大径加药调节阀乙(37);所述的大径混合反应管(40)的出水管(47)穿过共凝聚固液分离装置中的分 离外壳(66)、挡圈(67)连接在分离管(69)底端上,其出水管(47)上装设出水调节阀(46);所述的共凝聚固液分离装置由分离外壳(66)、挡圈(67)、穿孔集水管(68)、分离管(69)、分布管(70)、锥形分离器(71)、浮渣收集区(72)、排渣管(73)、分离出水管(74)、高位排水管(75)、集水箱连接管(76)、集水箱(77)、低位排水管(78)、水阀(79)、排水管口(80)、排气阀(81)、排空管(82)、支腿(83)组成,所述的分离外壳(66)通过支腿(83)支撑,其壳内下部中央设有分离管(69),所述的分离管(69)底端与出水管(47)连接,沿其分离管(69)底部周围设有挡圈(67),所述的穿孔集水管(68)是围绕挡圈(67)的圆圈,其穿孔集水管(68)的一端穿过分离外壳(66)通过分离出水管(74)与集水箱(77)底部连接;所述的集水箱(77)内的集水箱连接管(76)底面连接高位排水管(75)的顶端,所述的高位排水管(75)的底端连接在低位排水管(78)的下段上,于高位排水管(75)以上的低位排水管(78)上装设水阀(79);所述的低位排水管(78)的顶端与集水箱(77)底部连接,低位排水管(78)的底端为排水管口(80);所述的分离外壳(66)底外居中处连接排空管(82),所述的排空管(82)装设排气阀(82);沿挡圈(67)上方的分离管(69)外周面上分布多个锥形分离器(71),所述的每个锥形分离器(71)内装设分布管(70),所述的分离外壳(66)顶部居中处形成浮渣层区(72),所述的浮渣层区(72)外侧设有排渣管(7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交通大学,未经大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071802.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斜轴式液压马达的缸体中心定位机构
- 下一篇:一种脱除水溶液中微量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