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淋巴管识别的碳纳米球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36212.2 | 申请日: | 201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9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朱君;周涓;何丹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49/00 | 分类号: | A61K49/00;A61K47/04;A61K47/3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31121 | 代理人: | 唐莉莎 |
地址: | 2002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淋巴管识别的碳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以生物质碳源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碳纳米球。进一步地,以透明质酸盐为配体,通过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的偶联反应,对碳纳米球进行表面透明质酸盐修饰。本发明的特点在于:以生物质碳源为原料制备碳纳米球。所用原料生物安全性高、毒性小,碳纳米球表面具有丰富的含氧基团,易于进一步功能化。采用透明质酸盐为修饰剂,对淋巴管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有利于提高碳纳米球的靶向性。制备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连接效率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淋巴管 识别 纳米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淋巴管识别的碳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碳纳米球的制备:配制浓度为15~150g/L的生物质碳源溶于去离子中,充分搅拌后转入带有聚四氟乙烯内胆的高压反应釜,在80~200℃条件下,反应时间1~24小时,反应结束后,反应釜自然冷却到约60℃,用乙醇和去离子水依次洗涤数次,离心分离,真空烘干,得到碳纳米球;b、透明质酸盐的表面改性:配制浓度为10~200g/L的透明质酸盐溶液,其分子量为2000~20000,在搅拌条件下,缓慢加入与透明质酸盐摩尔比为1:1的偶联剂,室温下反应6~24小时,然后将反应溶液加入透析袋中,在去离子水中透析3~7天,得溶液a;c、碳纳米球的表面修饰:将与透明质酸盐等质量的碳纳米球超声分散于溶液a中,在搅拌条件下,缓慢加入与碳纳米球比为1:1的偶联剂,室温下反应6~24小时,得溶液b;d、透明质酸盐修饰碳纳米球的制备:将溶液a缓慢加入溶液b中,在室温条件下,搅拌0.5~2小时,反应后溶液经离心、沉淀、洗涤,干燥后,得到淋巴管识别的碳纳米球。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536212.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碳酸钙的表面处理方法
- 下一篇:送气管及增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