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残余应力沿深度分布分析仪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29596.5 | 申请日: | 2012-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3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陆鹏;陈巨兵;张熹;吴君毅;罗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L1/24 | 分类号: | G01L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高燕燕;杨志兵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学无损检测仪器,一种残余应力沿深度分布分析仪,激光器(1)射出的激光经空间滤波器(2)后,投射到大面积全反射镜(3.1),大面积全反射镜(3.1)将激光反射到非球面镜,使光场成为均匀的准直光场,光场经三方向云纹组合板(3.3)及相移器全反射部件(5)的折射后,照射至试件表面,控制处理系统(8)控制仪器全反射部件(5)外圈上的相移器,对光程进行干预,图像采集装置(7)通过全反射镜A采集到试件上因光场干涉而形成的条纹图像,并传送至控制处理系统(8),控制处理系统(8)控制钻孔装置(6)对试件钻孔;利用本发明可以直接获得试件沿深度上的残余应力分布数据。 | ||
搜索关键词: | 残余 应力 深度 分布 分析 | ||
【主权项】:
一种残余应力沿深度分布分析仪,其特征是,它包括:激光器(1)、空间滤波器(2)、三方向云纹仪本体(3)、试件平台(4)、相移器全反射部件(5)、钻孔装置(6)、图像采集装置(7)及控制处理系统(8);激光器(1)固定在支撑架上;空间滤波器(2)包括:高倍物镜(2.1)、针孔(2.2)、物镜调节座(2.3)、物镜调节座支撑(2.4)、滑动平板(2.5)、固定平板(2.6)、针孔调节座支撑(2.7)、针孔调节座(2.8)、螺柱A(2.9)、调平板(2.10)、固定板(2.11)和螺柱B(2.12);高倍物镜(2.1)的一端外围带有螺纹,将高倍物镜(2.1)拧入物镜调节座(2.3)中,物镜调节座(2.3)通过物镜调节座支撑(2.4)与固定平板(2.6)固定连接;针孔(2.2)固定在针孔调节座(2.8)上,针孔调节座(2.8)由两个套接的圆盘组成,针孔(2.2)固定在里侧圆盘中,里侧圆盘与外侧圆盘间通过一个弹簧与两个调节螺栓固定,弹簧与两个调节螺栓对里侧圆盘进行三点支撑,孔调节座(2.8)通过针孔调节座支撑(2.7)与滑动平板(2.5)固定连接,滑动平板(2.5)放置在固定平板(2.6)上,针孔调节座支撑(2.7)底部安有螺柱A(2.9),螺柱A(2.9)的一端旋入固定平板(2.6)中,固定平板(2.6)位于调平板(2.10)的上表面;固定板(2.11)与调平板(2.10)通过螺柱B(2.12)连接,在固定板(2.11)与调平板(2.10)之间放有弹子与弹簧,空间滤波器(2)通过固定板(2.11)安装在支撑架上;三方向云纹仪本体(3)包括:大面积全反射镜(3.1)、非球面镜及其调节座(3.2)、三方向云纹组合板(3.3)以及支架;非球面镜及其调节座(3.2)包括:两块中心带有等直径通孔的平板,非球面镜、弹簧与钢球,非球面镜嵌入一块平板中,两块平板通过螺栓连接,在两个平板之间放置弹簧与钢球;三方向云纹组合板(3.3)包括上下设置的两块圆板,上面的圆板a以其圆心为原点,在其x轴、y轴以及45°轴上,对称的设有6个方孔,下面的圆板b以其圆心为原点,在其y轴上,对称的设有2个方孔;大面积全反射镜(3.1)、非球面镜及其调节座(3.2)、三方向云纹组合板(3.3)依次安装在支架上,其中大面积全反射镜(3.1)与水平面呈45°夹角;以相移器全反射部件(5)的圆心为原点,沿其x轴、y轴以及45°轴方向开有6个斜孔,斜孔的斜面与水平夹角为α,在每个斜孔的斜面上安装2块全反射镜,其中,内侧斜面上的全反射镜与三方向云纹组合板(3.3)中圆板a的方孔上下对应,在外侧斜面的x轴、y轴以及45°轴上每组全反射镜的其中一块的背面安装相移器;试件安装在试件平台(4)内,其中心对应相移器全反射部件(5)外圈反射镜的聚点,在试件的正上方的试件平台(4)上设有与水平夹角45°的全反射镜A,图像采集装置(7)用于采集全反射镜A反射的图像,并将采集到的图像传送至控制处理系统(8),控制处理系 统(8)同时对钻孔装置(6)及相移器全反射部件(5)中的相移器进行控制,三方向云纹仪本体(3)与相移器全反射部件(5)安装在试件上方的试件平台(4)的上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529596.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