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双脉冲数字散斑瞬态测量光学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05357.6 | 申请日: | 2012-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0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治;温聚英;王晶晶;薛景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D5/26 | 分类号: | G01D5/26;G01H9/00;G02B27/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双脉冲激光器的瞬态散斑测量光学系统,属于动态力学量激光测量领域。包括光源、光路传输系统、光电接收系统;光源发出双脉冲激光,经过衰减片对激光能量进行调节,再经过由第一片长焦距透镜、金属针孔及第二片长焦距透镜组成的空间滤波镜组,对激光器光斑进行空间滤波;空间滤波后的光束经第一片反射镜、扩束透镜、准直镜进行扩束和准直,再通过第二片反射镜,然后通过分光棱镜将光束分为一路测量光和一路参考光,分别入射到被测表面和参考表面上,两散射光再次通过分光棱镜后汇合并发生干涉,干涉光束由目镜成像在CCD相机接收表面;本发明获得可调时间间隔内的物体结构表面瞬时振动的散斑图像,且获取的散斑图像信噪比高。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脉冲 数字 瞬态 测量 光学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双脉冲数字散斑瞬态测量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1)、光路传输系统(2)、光电接收系统(14);所述的光路传输系统(2)由衰减片(3)、第一片长焦距透镜(4)、金属针孔(5)、第二片长焦距透镜(6)、第一片宽带介质反射镜(7)、扩束镜(8)、准直镜(9)、第二片宽带介质反射镜(10)及分光棱镜(11)组成;所述的光电接收系统(14)由目镜(12)和CCD相机(13)组成;光源(1)发出双脉冲激光,经过衰减片(3)对激光能量进行调节,再经过由第一片长焦距透镜(4)、金属针孔(5)及第二片长焦距透镜(6)组成的空间滤波镜组,对激光器光斑进行空间滤波,有效消除光斑不均匀的现象,获得均匀的光强分布;空间滤波后的光束经第一片反射镜(7)、扩束透镜(8)、准直镜(9)进行扩束和准直,再通过第二片反射镜(10),然后通过分光棱镜(11)将光束分为一路测量光和一路参考光,分别入射到被测表面(15)和参考表面(16)上,两散射光再次通过分光棱镜(11)后汇合并发生干涉,干涉光束由目镜(12)成像在CCD相机(13)接收表面;金属针孔(5)位于第一片长焦距透镜(4)焦点处;第二片长焦距透镜(6)与第一片长焦距透镜(4)之间的距离为两透镜的焦距之和;第一片长焦距透镜(4)与入射光光轴成45度角;扩束透镜、准直镜与扩束透镜之间的距离为两透镜的焦距之差;第二片反射镜与入射光光轴成45度角;被测表面位于分光棱镜的正上方;光电接收位于分光棱镜的正下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505357.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山洪泥石流电磁波泥水位监测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空调室内机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