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水中16种脂溶性贝类毒素的液质联用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88457.5 | 申请日: | 2012-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8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谭志军;吴海燕;郭萌萌;李兆新;王联珠;翟毓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海水中16种脂溶性贝类毒素的液质联用检测方法,包括吸附袋的制作、吸附袋的使用、毒素萃取、测定条件与方式、定性测定和定量测定。本发明检测方法采用树脂主动吸附海水中的贝类毒素,且可对海水不同分层进行特异性吸附,后经过萃取步骤分析海水中16种脂溶性贝类毒素的检测。且与传统方法相比,采样量少,降低成本,操作简单方便,稳定性强。 | ||
搜索关键词: | 海水 16 种脂溶性 贝类 毒素 联用 检测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海水中16种脂溶性贝类毒素的液质联用检测方法,包括吸附袋的制作、吸附袋的使用、毒素萃取、测定条件与方式、定性测定和定量测定,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吸附袋的制作:用聚酯网布,缝制成布袋,装入树脂之后密封,在正方形布袋的一角固定尼龙挂扣,把吸附袋在甲醇中浸泡,然后用蒸馏水浸泡去除甲醇,随即放入密封的塑料袋中,在4℃条件下短时间保存,待用;(2)吸附袋的使用:把吸附袋系在长绳上,分上、中、下三层,层间隔至少超过5米以上,否则相应减少层数,每层一次固定3个及以上吸附袋,将绳系于固定位置的漂浮杆上,每间隔7-10天将吸附袋取出,再放入新的吸附袋,提取的吸附袋用蒸馏水冲洗,放入预先编号的塑料袋中,在4℃条件下短时间保存;(3)毒素萃取:将树脂填料转入沙芯滤柱中,用50-70mL去离子水洗去盐分,把柱中水份正压吹干,加入20mL甲醇,滤入蒸发瓶中,再加入20mL甲醇重复提取一次,提取液在40℃使甲醇挥发,残余1-2mL水,用5mL二氯甲烷萃取后离心,取出二氯甲烷层,再5mL二氯甲烷重复萃取一次,合并两次二氯甲烷萃取层后用氮吹干,用1.0mL 80%的甲醇定容,以0.22μm的滤膜过滤,进样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4)测定条件与方式:待测样品用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进行测定,仪器参数条件见表1,选择反应监测母离子、子离子和碰撞能量见表2;表1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的仪器参数条件![]()
表2选择反应监测母离子、子离子、碰撞能量和扫描方式![]()
(5)定性测定在同样测试条件下,试样溶液中脂溶性贝类毒素的保留时间与标准物质保留时间相对偏差在±5%以内,且检测到的定性离子的相对丰度,应与浓度相当的标准溶液中定性离子的相对丰度一致,基峰与次强碎片离子丰度比应符合表3要求;表3基峰与次强碎片离子丰度比要求
(6)定量测定将混合标准工作液和试样溶液等体积进样测定,按外标法使用标准工作曲线对样品进行定量,试样溶液和标准溶液中脂溶性贝类毒素的响应值均应在仪器检测的线性范围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388457.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