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脚踩多密码预警式可异卡控制银行卡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30077.6 | 申请日: | 2012-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1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汪风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风珍 |
主分类号: | G07F7/10 | 分类号: | G07F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7226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脚踩多密码预警式可异卡控制银行卡是利用银行卡磁条和印制的数据进行加密的电子支付凭据,利用银行卡可读写磁道提供的数据表的连接路径变量用以改变密码的生成来源数据进而获得不同的合成电子密码,这种密码是几方数据合成的中文密码或中文,字母,数字组合密码,它同时提供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的应急方案备持卡人选择,以减轻或避免持卡人在这些情况下受到重大损失。 | ||
搜索关键词: | 脚踩多 密码 预警 式可异卡 控制 银行卡 | ||
【主权项】:
一种具有多个密码的可异卡控制的可报警的银行卡,其特征是:本发明与现有的银行卡同属于磁卡,它把银行卡当成动态数据库与静态数据库存贮介质,动态数据就是银行卡读写磁道里的数据,它的改写受服务器端控制,这些动态数据就是连接银联终端设备的银行卡程序中部分数据表的变量数据和磁条卡号,这些数据表的数据参与密码合成,不能改写的数据都是静态数据,技术方案的硬件设计部分如下:①:在银行卡第一或第二磁道(视不同的银行卡有所区别,就是要写入可以使用的磁道)写入几组随机的相同长度的二进制字符串,它们和输入的6位密码加载后合成用户密码,②:在银行卡背面印制类似即开型彩票的背面密码,它们是几组相同长度的随机的1和0数据,也可以采用二维码,条形码等计算机能够扫描的符号;③:在银行卡正面印制一排排随机排布的5位一组的英文大小写字母和阿拉伯数字,它们是限制功能密码辅助记忆字符,④:在银行卡第三磁道(可读写磁道)存储以下动态数据:A:数据表的连接路径变量B,取值只能是有效值;B:预警密码控制值,取值只能是1到密码的位数,目前的取值就是1到6;C:密码加载码的连接ID值,取值只能是有效值,它们之间用逗号分开;D:背面密码的密码排列控制码和多功能码(两种校验码加限制功能密码的密码排列控制码);E:磁条卡号,前四种数据电脑会生成随机值,但是磁条卡号必须利用编程保证唯一性,⑤:柜员机接上一个脚踩开关,此开关接通,系统才能正常工作,一旦断开,系统即强行断开链接页面,为了安全,脚踩开关在接通状态下不允许插卡,且有相关页面提示,软件部分设计如下:合成电子密码就是原始数据至少由两方提供,并利用一定的编程规则将这几方数据合成为新数据的密码,而且几种密码在合成中须使用公用数据和私有数据,本卡具体就是由持卡人,银行卡和银联终端提供原始数据,银联终端数据的连接变量都是由银行卡可读写磁道提供;银联终端设备等存贮一定数量的数据表,它们在同一数据库下,数据表名称形式AB,如果A相同而B不相同(A为数据表主名称,B为阿拉伯数字序号),就表示它们为同一类型数据表,数据结构包括字段和数据类型都相同,只有数据不同,具体是指中文五位码表,转码表和密码排列控制表,举例sql语句select*from chinese_FiveCodeB表示链接到中文五位码表,chinese_FiveCode就是数据表名称形式的A,假如银行卡对应的此数据B为7,就是链接到表名为chinese_FiveCode7的中文五位码表,转码表和密码排列控制表的连接原理也是一样,程序据此连接到指定的数据表,用户密码,背面密码和限制功能密码在合成各自的合成电子密码时采用同一个转码表和密码排列控制表,但是密码加载码表只有一个,它们在连接密码加载码时是指明密码加载码数据的连接ID号,而中文五位码表是私有连接;可以改写它们修改密码,这些数据合成密码时采用大致相似的步骤,都是先连接密码加载码,把密码加载码利用一定的函数和编程规则和密码凭据进行处理,将结果进行转码,再利用一定的规则校验,重新排列,最后转换成中文,但预警密码是组合密码;背面密码只能在柜员机完成初始化,而限制功能密码和磁条卡号可以在银行柜台或柜员机上完成初始化,这三种数据完成初始化后银行卡才能正常使用;用户密码,限制功能密码和背面密码修改密码时有制约,几张银行卡的卡主身份证号码一致时,可以利用一张卡在柜员机对另外一张卡完成部分功能的操作。虽然各种数据表可以自由设计,但是,程序设计完成后,所有的数据表及数据以及合成规则在所有的终端是完全一样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风珍,未经汪风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330077.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