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X射线锥束计算机层析成像系统的几何参数标定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148432.8 申请日: 2012-05-14
公开(公告)号: CN102743184A 公开(公告)日: 2012-10-24
发明(设计)人: 王广志;王梦蛟;丁辉 申请(专利权)人: 清华大学
主分类号: A61B6/03 分类号: A61B6/03;G01N23/04;G03B42/02
代理公司: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代理人: 楼艮基
地址: 100084***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是一种X射线锥束计算机层析成像系统的几何参数标定方法,属于X射线锥形束计算机层析成像系统(简称锥束CT)领域,本发明通过相机标定技术来复现锥束CT系统中的X射线源、平板探测器和转轴之间的几何位置关系,从而对锥束CT的几何参数及其误差进行直接求解,是一种系统化的测量求解方法,可以将锥束CT抽象为基本的相机系统模型,从而同时求解系统中相互关联的多个几何参数,与现有标定方法相比,不需要逐个测量几何参数和逐个参数地反复调整,这样就大大简化了整个系统的标定测量的复杂程度,同时也提高了锥束CT几何标定的稳定性。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射线 计算机 层析 成像 系统 几何 参数 标定 方法
【主权项】:
1.一种X射线锥束计算机层析成像系统的几何参数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在一个由平板探测器、同轴地安置有被检测物的转台、X射线源以及计算机共同构成的锥束CT系统中实现的,是一种利用相机标定技术来确定所述锥束CT系统中的所述X射线源、平板探测器和转台中的转轴之间的几何位置关系,以对所述锥束CT系统的几何参数及其误差进行直接求解的方法,步骤如下:步骤(1),制作用于模拟所述被检测物的三维标定模块:在所述三维标定模块上有不少于6个不全共面或不全共线的空间标志点,这里使用12个空间标志点,所述三维标定模块采用有机玻璃基体,外表面精确钻孔并镶嵌小钢珠作为空间标志点;步骤(2),建立如下三个直角坐标系:成像子系统坐标系,是一个所述的X射线源-平板探测器坐标系,以下称成像系,设在所述平板探测器上,用(XC、YC、ZC)表示,坐标原点在所述平板探测器的左下角,表示为(xc0,yc0,zc0),xc0=yc0=zc0=0,XC轴、YC轴分别对应于所述平板探测器上像素排布的方向,ZC轴是XC轴、YC轴的叉积,并垂直于探测器平面,从所述X射线源到所述平板探测器引垂线,垂足为CC,X射线源到垂足CC的距离为DSD,单位为mm,在所述成像系中:X射线源的坐标点为SC,坐标为(xcs,ycs,zcs),zcx=DSD,xcs=ycs≠0,垂足CC的坐标为(xcc,ycc,zcc),zcc=0,xcc=xcs,ycc=ycs,在所述平板探测器的各个投影图像内,当把以mm为单位的坐标(xci,yci)转换为以像素为单位的坐标(uci,vci)时,把以像素为单位的坐标的原点设在投影图像左上角,用(uc0,vc0)表示,且坐标轴u向右为正方向,坐标轴v向下为正方向,则:uci=xcidx,]]>vci=D-ycidy,]]>其中:i表示在所述投影图像内的点的序号,D为所述平板探测器在YC轴上的长度,dx,dy分别代表单个像素在XC、YC方向上的尺寸,旋转子系统坐标系,以下称旋转系,用(XR、YR、ZR)表示,主轴线为YR轴,与所述转台的旋转轴线重合,ZR轴为由所述X射线源向所述转轴所引的垂线,并且指向所述X射线源,XR轴是YR轴和ZR轴的叉积,标定物坐标系,以下称标定物系,用(X、Y、Z)表示,是一个同轴地设置在所述三维标定模块上,用于标定锥束CT参数的辅助坐标系,所述X射线源在所述标定物系中的坐标为(xs,ys,zs),所述三维标定模块上的12个空间标志点用Pi表示,坐标为(xi,yi,zi),是已知的,i=1,2,…,I,I=12,以便通过所述成像子系统对所述三维标定模块进行拍摄,从而在所述平板探测器上得到对应于12个所述空间标志点的投影位置,坐标点用Pci表示,坐标用(xci,yci)表示;步骤(3),把所述三维标定模块与所述转台在纵向同轴安置,在所述X射线源-平板探测器相对静止,转台转动的条件下,对所述三维标定模块成像:所述计算机启动锥束CT采集程序,获取所述平板探测器上不少于360个投影角度的投影图像,用j表示所述投影图像序号,j=1,2,…,J,J≥360,在获取到的各个所述投影图像j中抽取12个所述空间标志点的坐标点,用Pcji表示,坐标为(xcji,ycji),转换为像素坐标时用(ucji,vcji)表示,对应的所述三维标定模块上的坐标点用Pi表示,坐标用(xi,yi,zi)表示;步骤(4),按以下步骤从所述标定物系的空间标志点Pi(xi,yi,zi)和成像系中对应的像素坐标Pcji(ucji,vcji)中求解所述锥束CT系统的以下参数:DSD、xcs和ycs,标定物系到成像系的空间转换矩阵Tj=Rjtj0T1]]>中的各所述投影图像的旋转矩阵Rj和位移向量tj,其中,DSD、x和ycs是所述锥束CT系统的内方位参数,在所述成像子系统制作完成后是不变的,但又是未知的,而对于一个特定的拍摄位置,对应于该拍摄位置的空间转换矩阵T是不变的;步骤(4.1),按下式建立所述标定物系内已知空间坐标点Pi(xi,yi,zi)与各所述投影图像j中的对应坐标点Pcji(ucji,vcji)之间的关系:zciucjivcji1=H(3×4)jxiyizi1,]]>H(3×4)j为所述以像素为单位的坐标与标定物系坐标之间的转换关系,H(3×4)j=DSD/dx0xcs/dx-DSD·xcs/dx0-DSD/dy(D-ycs)/dyDSD·ycs/dy0010Rjtj01]]>=hj11hj12hj13hj14hj21hj22hj23hj24hj31hj32hj33hj34]]>H(3×4)j为第j幅投影图像的所述变换矩阵,Rj为第j幅投影图像的旋转矩阵,是单位正交矩阵,tj为第j幅投影图像的位移向量,Rjt0T1]]>为第j幅投影图像的空间转换矩阵,对于所述三维标定模块的I=12个空间标志点,得到下述对应于第j个投影图像的,包含2I个方程的联立方程组:x1y1z110000-ucj1x1-ucj1y1-ucj1z10000x1y1z11-vcj1x1-vcj1y1-vcj1z1............xIyIzI10000-ucjIxI-ucjIyI-ucjIzI0000xIyIzI1-vcjIxI-vcjIyI-vcjIzIhj11hj12hj13hj14hj21hj22hj23hj24hj31hj32hj33=ucj1hj34vcj1hj34......ucjIhj34vcjIhj34]]>等式两端同除以hj34,得到:Ah′j=B式中:A=x1y1z110000-ucj1x1-ucj1y1-ucj1z10000x1y1z11-vcj1x1-vcj1y1-vcj1z1............xIyIzI10000-ucjIxI-ucjIyI-ucjIzI0000xIyIzI1-vcjIxI-vcjIyI-vcjIzI,]]>是2I×11的矩阵,B=[ucj1,vcj1,…,ucjI,vcjI]T是2I×1的向量,h′j=hj/hj34,hj=[hj11 hj12 hj13 hj14 hj21 hj22 hj23 hj24 hj31 hj32 hj33]T;利用最小二乘法,得到:h′j=(ATA)-1ATB步骤(4.2),按以下步骤计算表换矩阵H(3×4)j中的各个元素:hj1,hj2,hj3,hj14,hj24,hj34,其中:hj1=[hj11,hj12,hj13]T,hj2=[hj21,hj22,hj23]T,hj3=[hj31,hj32,hj33]T,步骤(4.2.1),根据步骤(4.1),H(3×4)j表达为:H(3×4)j=hj1Thj14hj2Thj24hj3Thj34=a110a13a140a22a23a240010rj1Ttjxrj2Ttjyrj3Ttjz0T1]]>其中,a11=DSD/dx,a13=xcs/dx,a14=(-DSD·xcs)/dx,a22=-DSD/dy,a23=(D-ycs)/dy,a24=(DSD·ycs)/dy,Rj=rj1Trj2Trj3T,]]>其中,rj1=[rj11,rj12,rj13]T,rj2=[rj21,rj22,rj23]T,rj3=[rj31,rj32,rj33]Ttj=[tjx,tjy,tjz]T从而得到:H(3×4)j=a11rj1T+a13rj3Ta11tjx+a13tjz+a14a22rj2T+a23rj3Ta22tjy+a23tjz+a24rj3Ttjz]]>由于Rj是单位正交矩阵,则有:||rjm||=1rjmTrjn=0]]>rjm×rjm=0||rjm×rjn||=1其中,n=1,2,3,m=1,2,3,且n≠m,分别对应于Rj的第m行和第n行,rjm和rjn相互正交,并且均为单位向量,由上所述有:||rh3||=||hj3||=hj34||h′j3=1其中h′j3=hj3/hj34故有:hj34=1/||h′j3‖由上得到:hj=hj34h′j至此,就得到了矩阵H(3×4)j中的各个元素,也就得到了hj1,hj2,hj3,hj14,hj24,hj34;步骤(4.3),由步骤(4.2)得到H(3×4)j中的各个元素后,进一步求解参数DSD,xcs,ycs,Rj,tj,具体步骤如下:a13=(a11rj1T+a13rj3T).rj3=hj1Thj3]]>a23=(a22rj2T+a23rj3T).rj3=hj2Thj3]]>a11=‖(a11rj1+a13rj3)×rj3‖=‖hj1×hj3‖a22=‖(a22rj2+a23rj3)×rj3‖=‖hj2×hj3‖从上可得:DSD=a11·dx=-a22·dyxcs=a13·dxycs=D-a23·dyrj1=1a11(hj1-a13hj3)]]>rj2=1a22(hj2-a23hj3)]]>rj3=hj3Rj=rj1Trj2Trj3T]]>从上可得:a14=-(DSD·xcs)/dxa14=-(DSD·xcs)/dxa24=DSD·ycs/dya24=DSD·ycs/dy因此,ti求解如下:tjx=1a11(h14-a14-a13.h34)]]>tjy=1a22(h24-a24-a23.h34)]]>tjz=h34tj=[tjx,tjy,tjz]T由上述关系,则求解出对应各个投影位置的参数DSD,xcs,ycs,Rj,tj;步骤(5),求解锥束CT系统中所述转轴的位置和方向利用步骤(4.3)中的参数,得到不同投影位置时标定物系的原点在成像系中的空间位置向量:Sj=Rjtj0T10001=tj]]>这些向量的端点轨迹是一个空间的圆周,因此通过求解Sj的均值,得到其圆心位置C,即所述转轴通过的位置:C=1JΣj=1JSj]]>锥束CT系统中所述转轴的方向,则为向量Sj端点的轨迹所拟合出平面的法向量,通过求圆周上三个点所构成任意两个向量的叉积而得到,本发明使用以下公式进行求解:Y=1JΣj=1J[(Sj+k-Sj)×(Sj+1-Sj+k)]]]>其中,k和l分别取为1/3和2/3的投影数目,至此,确定了锥束CT系统中所述转轴的空间向量是过C点,方向为Y的向量;步骤(6),求解成像子系统的投影主光轴,投影主光轴是所述X射线源到所述平板探测器的垂线,在成像系中,投影主光轴的向量为O为:O=CC-SC其中CC为所述X线源在所述平板探测器上的垂足的齐次坐标,SC为所述X射线源的空间位置的齐次坐标,SC=[xcs,ycs,DSD,1]T,CC=[xcs,ycs,0,1]T;步骤(7),锥束CT几何误差的求解,锥束CT的理想几何条件为所述投影主光轴与所述转轴相交且垂直,并且所述转轴在所述平板探测器上的投影与探测器的YC方向平行,这里首先判断锥束CT是否符合上述理想条件,若不满足,其误差是多大,步骤(7.1),判断所述投影主光轴与所述转轴是否垂直,若不垂直,其夹角是多大,设a=OTY,若a=0,则所述投影主光轴和所述转轴垂直,满足理想情况,若a≠0,则所述投影主光轴和所述转轴不垂直,其夹角为α:α=cos-1OTY||O||||Y||,]]>步骤(7.2)判断所述投影主光轴与所述转轴是否相交,若不相交,二者之间的距离是多大,设b=O×Y,若||b‖=0,则所述投影主光轴和所述转轴平行,即二者不相交,若||b‖≠0,则二者之间的距离d为:d=(C-SC)Tb若d=0,则二者共面且不平行,即二者相交,若d≠0,则二者不共面,即不相交,二者之间的距离为d;步骤(7.3),判断所述转轴在所述平板探测器上的投影是否与所述平板探测器的YC方向平行,若不平行,倾斜角是多少,由步骤(5)可知,转轴上存在两点在成像系中的坐标为C和C+Y,其在探测器上的投影为P=LCP′=L(C+Y)其中,L=a110a13a140a22a23a240010,]]>P(uP,vP),P′(uP′,vP′),所述转轴在所述平板探测器上投影的倾斜角为β:β=tan-1uP-uPvP-vP]]>若β=0,则所述转轴在所述平板探测器上的投影与探测器的YC方向平行;至此,就完成了所述锥束CT系统的几何参数的标定,所述几何参数包括DSD,xcs,ycs,以及所述投影主光轴与所述转轴之间的几何误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148432.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