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型短路故障限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4294.6 | 申请日: | 201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4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丰;武鑫;喻红涛;邱清泉;戴少涛;肖立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H9/02 | 分类号: | H02H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关玲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混合型短路故障限流器。该限流器由电抗器、整流桥、超导无感线圈、开关和分流电阻等组成。电抗器和超导无感线圈连接在整流桥的直流侧,超导无感线圈和电抗器的一个绕组串联。在短路故障限流过程中,超导无感线圈因过流失超而自动触发限流,具有限流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的特点。超导无感线圈的电阻增大,改变了电抗器的绕组电流分配,增加了电抗器的磁通,迫使电抗器的电抗增大,从而获得更大的限流阻抗,提高了限流器的限流能力。超导无感线圈串联在限流器的支路中,减少了超导带材的用量,降低了限流器的制造成本。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短路 故障 限流 | ||
【主权项】:
一种混合型短路故障限流器,其特征是包括整流桥Br、超导无感线圈Rsc、开关(K)、电抗器(L)、分流电阻(R3)、第一保护回路(P1)和第二保护回路(P2);所述的超导无感线圈(Rsc)、所述的开关(K)和分流电阻(R3)并联;所述的整流桥Br由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组成;第一保护回路(P1)由第九二极管(D9)和第一电阻(R1)串联组成;第二保护回路(P2)由第十二极管(D10)和第二电阻(R2)串联组成;电抗器(L)由第一绕组(L11)和第二绕组(L12)组成;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的连接点为第一交流端(A),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的连接点为第二交流端(B),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三二极管(D3)的连接点为第一直流端(M),第二二极管(D2)和第四二极管(D4)的连接点为第二直流端(N);第一绕组(L11)和第一保护回路(P1)并联,此并联支路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直流端(M),此并联支路的一端与超导无感线圈(Rsc)、开关K和分流电阻(R3)的并联电路串联后接入第二直流端(N);第二绕组(L12)和第二保护回路(P2)并联,此并联支路的一端连接到第一直流端(M),此并联支路的另一端接入第二直流端(N);短路故障限流器和交流电源(UAC)、负载阻抗(RL)和断路器(SW)组成的串联支路连接在整流桥的第一交流端(A)和第二交流端(B)之间,构成单相短路故障限流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144294.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