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斜幕墙系统及其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17822.1 | 申请日: | 2011-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9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毛锦来;潭喜文;兰红武;韩友强;王光跃;詹键文;吴鹏翔;杨国富;陈小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8 | 分类号: | E04B2/88;E04G2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刘湘舟 |
地址: | 10007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斜幕墙系统及其施工方法,立柱上下两端分别由螺栓与连接角码I和连接角码II连接,横框连接于相邻立柱之间;中空玻璃板底部和顶部分别与玻璃托板I和玻璃托板II连接;位于上方的中空玻璃板底部的玻璃托板I内侧与玻璃附框I一侧边连接,玻璃附框I另一侧边嵌入横框上部朝外的弯钩槽内并与之固定;位于下方的中空玻璃板顶部的玻璃托板II内侧与玻璃附框II一侧边连接,玻璃附框II另一侧边由压块压紧于横框下部。斜幕墙在实现玻璃幕墙功能的基础上,为建筑营造出了新颖、独特的整体造型效果。本发明的施工速度快、精度高,解决了因玻璃尺寸大、施工高度高、坡度明显带来的施工技术难题,为高层建筑大面积斜幕墙的施工提供了技术参考。 | ||
搜索关键词: | 幕墙 系统 及其 安装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斜幕墙系统,包括连接于上层楼板(1)和下层楼板(2)之间的立柱(3)、横框(4)和玻璃装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楼板(1)外端下表面固定有预埋件I(14),下层楼板(2)外端侧面固定有预埋件II(15),上层楼板(1)的外端侧面固定有预埋件III(16);预埋件II(15)和预埋件III(16)上分别连接有连接角码II(18)和连接角码III(19);所述上层楼板(1)转角处安装有由钢框架横梁(22)、钢框架立柱(23)和钢框架纵梁(24)连接成的钢框架,钢框架立柱(23)侧面与连接角码III(19)固定,钢框架横梁(22)固定于预埋件I(14)下方,钢框架纵梁(24)连接于钢框架立柱(23)底部与钢框架横梁(22)之间,钢框架横梁(22)下表面固定有连接角码I(17);所述立柱(3)上下两端分别由螺栓与连接角码I(17)和连接角码II(18)连接,横框(4)连接于相邻立柱(3)之间;所述玻璃装配组件主要由中空玻璃板(5)、压块(6)、玻璃托板、玻璃附框构成,中空玻璃板(5)底部和顶部分别与玻璃托板I(7)和玻璃托板II(8)连接;位于上方的中空玻璃板(5)底部的玻璃托板I(7)内侧与玻璃附框I(9)一侧边连接,玻璃附框I(9)另一侧边嵌入横框(4)上部朝外的弯钩槽(4.1)内并与之固定;位于下方的中空玻璃板(5)顶部的玻璃托板II(8)内侧与玻璃附框II(10)一侧边连接,玻璃附框II(10)另一侧边由压块(6)压紧于横框(4)下部;所述上层楼板(1)转角处的钢框架外表面安装有外装饰板(25),在最上端的中空玻璃板(5)顶部的玻璃托板II(8)与钢框架纵梁(24)之间安装有铝板I(26),铝板I(26)上部由角钢连接件I(27)与钢框架纵梁(24)固定,铝板I(26)下部由螺栓与铝板附框I(28)连接,铝板附框I(28)嵌入横框(4)上的弯钩槽(4.1)内,铝板I(26)与玻璃托板II(8)的接缝处,以及铝板I(26)与外装饰板(25)接缝处均填充泡沫棒(12)并用耐候硅酮密封胶(13)嵌缝;所述下层楼板(2)的下表面的结构钢梁(21)下方固定有底部主龙骨(29),底部主龙骨(29)下方由角钢连接件II(30)与底部副龙骨(31)连接,底部装饰铝板(32)与底部副龙骨(31)连接,底部装饰铝板(32)外端向上弯折并由螺栓与铝板附框II(33)连接,铝板附框II再由压块(6)与最下端的横框(4)固定,底部装饰铝板(32)与玻璃托板(I7)的接缝处填充泡沫棒(12)并由耐候硅酮密封胶(13)嵌缝。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217822.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多个分隔区域的装饰板面
- 下一篇:抗菌抗静电衣物柔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