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正反扇形齿轮连杆活塞发动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41731.4 | 申请日: | 2011-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2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周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觉明 |
主分类号: | F02B75/40 | 分类号: | F02B75/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35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1),该发动机由正反凸形齿轮件(3)带动气缸活塞连杆运动件(17)工作,正反凸形齿轮件(3)的大小模数相等,相互接触传动转向相反的正向齿轮(4)与反向齿轮(7)分别串在传动轴(6)与副传动轴(9)上,传动轴(6)上还串有上行凸齿轮(5),副传动轴(9)上还串有下行凸齿轮(8),上行凸齿轮(5)的扇形齿轮(14)与气缸活塞连杆运动件(17)的上条形齿轮件(33)接触上行,下行凸齿轮(8)的扇形齿轮(14-1)与气缸活塞连杆运动件(17)下条形齿轮件(33-1)接触下行,上条形齿轮件(33)与下条形齿轮件(33-1)通过弹性连接器(22)活动连接。发动机(1)采用了这样的结构,活塞(19)在气缸套(18)中往复运动。 | ||
搜索关键词: | 正反 扇形 齿轮 连杆 活塞 发动机 | ||
【主权项】:
一种发动机,包括机壳、气缸活塞连杆运动件、正反凸形齿轮件、燃料配气点火系统、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动力机(1)的内部(2)有一组或一组以上的正反凸形齿轮件(3),该正反凸形齿轮件(3)由正向齿轮(4),上行凸齿轮(5),正传动轴(6)、反向齿轮(7)、下行凸齿轮(8)和副传动轴(9)组成;正向齿轮(4)与上行齿轮凸(5)固定正传动轴(6)轴外侧(10),同心同向旋转,正传动轴(6)通过轴承固定件(11)与机体(12)固定,正传动轴(6)的轴头(13)一端或两端伸出在机体(12)外部;反向齿轮(7)与下行凸齿轮(8)固定在副传动轴(9)的轴外侧(10‑1),同心同向旋转,副传动轴(9)在机体(12)内部通过轴承固定件(11)与机体(12)固定,轴头(13‑1)的一端或两端伸出机体(12)外部;正反凸形齿轮件(3)中的正向齿轮(4)与反向齿轮(7)的齿轮直径与齿数相等并相互咬合,正向齿轮(4)正向运动,反向齿轮(7)做相对反向运动,正向齿轮(4)同轴的上行凸齿轮(5)与反向齿轮(7)同轴的下行凸齿轮(8)相互不接触;上行凸齿轮(5)由相互连接固定的一个及一个以上的扇形齿轮(14)和一个及一个以上的凸轮(15)组成,同一上行齿轮(5)中扇形齿轮(14)与凸轮(15)的分布数相等,扇形齿轮(14)与凸轮(15)连接或间隔对称动平衡分布,扇形齿轮(14)的齿轮半径大于凸轮(15)的半径,半径差大于齿轮齿(16)的深度;下行凸齿轮(8)由相互连接固定的一个及一个以上的扇形齿轮(14‑1)与一个及一个以上的凸轮(15‑1)组成,同一下行齿轮(8)中的扇形齿轮(14‑1)与凸轮(15‑1)的分布数相等;扇形齿轮(14‑1)与凸轮(15‑1)连接或间隔对称动平衡分布,扇形齿轮(14‑1)的齿轮半径大于凸轮(15‑1)的半径,半径差大于齿轮齿(16‑1)的深度;在发动机(1)的内部(2)有一组或一组以上的气缸活塞连杆运动件(17),该气缸活塞连杆运动件(17)由气缸套(18)、活塞(19)、上连杆齿轮件(20),下连杆齿轮件(21)、弹性连接器(22)和滑动固定件(23)组成;气缸套(18)内部的气缸室(24)为圆柱体(40)或同心弧形腔体状(41),活塞(19)在气缸室(24)的内部直线或同心弧线运动,该活塞(19)下部(42)与上连杆齿轮件(20)的上端(43)连接,上连杆齿轮件(20)的下端(44)与下连杆齿轮件(21)通过弹性连接器(22)活动对接或平行连接,弹性连接器(22)由固定在上连杆齿轮件(20)上的定向活动套(25)和固定在下连杆齿轮件(21)上端的定向活动杆(26)组成,该定向活动杆(26)伸入定向活动套(25)内部上下滑动,定向活动杆(26)外侧有弹簧(27),该弹簧(27)一端与定向活动杆(26)的活动块(28)接触,另一端与固定在下连杆齿轮件(21)上端的中空挡圈(29)接触,定向活动杆(26)的杆身(30)从中空挡圈(29)的中空部(31)穿过;上连杆齿轮件(20)上连杆(32)为直柱体(34)或弧环弯曲体(35),上连杆(32)的侧面固定有条形齿轮件(33),条形齿轮件(33)的齿轮齿(41)为直线或扇形排列,该齿轮齿(41)与上行凸齿轮(5)上的扇形齿轮(14)的齿轮齿(16)大小深度相等,并能相互咬合或转动分离,扇形齿轮(14)与条形齿轮件(33)接触传动,正向齿轮(4)正向转动,条形齿轮件(33)、上连杆(32)、活塞(19)上行,扇形齿轮(14)与条形齿轮件(33)分离后,上行凸齿轮(5)的凸轮(15)与条形齿轮件(33)不接触;下连杆齿轮件(21)的下连杆(35)为直柱体(34)或弧 形弯曲体(35),下连杆(42)的侧面固定有条形齿轮件(33‑1),该条形齿轮件(33‑1)的齿轮齿(41‑1)为直线或扇形排列分布,该齿轮齿(41‑1)与下行凸齿轮(8)上的扇形齿轮(14‑1)的齿轮齿(16‑1)大小深度相等,相互咬合转动或转动分离,扇形齿轮(14‑1)与条形齿轮件(33‑1)接触传动下连杆(42)下行,下连杆(42)通过弹性连接器(22)带动上连杆齿轮件(20)与活塞(19)下行;上行凸齿轮(5)上的扇形齿轮(14)前端齿(36)与上连杆齿轮件(14)上条形齿轮(33)接触传动,上连杆齿轮件(14)推动活塞(19)由下行变为上行,下行凸齿轮(8)上的扇形齿轮(14‑1)与下连杆齿轮件(21)的下条形齿轮(33‑1)接触传动带动活塞(19)下行,扇形齿轮(14‑1)的末端齿(37)与下连杆齿轮件(21)的下条形齿轮(33‑1)齿轮齿(41‑1)未分离,下条形齿轮(33‑1)向下运动,弹性连接器(22)上的定向活动杆(26)在活动套(25)内定向滑动,弹簧(27)被压缩,上连杆(32)与下连杆(42)分离或相对移动,上行凸齿轮(5)的扇形齿轮(14)与上条形齿轮件(20)的齿轮齿(41)紧密咬合,下行凸齿轮(8)的扇形齿轮(14‑1)的末端齿(38‑1)与下条形齿轮(33‑1)的齿轮齿(41‑1)分离,弹性连接器(22)的定向活动杆(26)在弹簧(27)压缩力的作用下复位,上连杆(32)与下连杆(42)接触或平行移动复位;在上连杆齿轮件(20)上固定有防跳齿控制器(43),该防跳齿控制器(43)由固定挡件(44)和弹性滑动片(45)组成,固定挡件(44)固定在上连杆齿轮件(20)的上条形齿轮(33)或上连杆(32)的侧面,与上条形齿轮(33)齿面(46)平行,弹性滑动片(45)固定在扇形齿轮(14)的或凸轮(15)侧面或前端齿(36)附近,与扇形齿轮(14)的齿面(47)平行,扇形齿轮(14)齿前端(36)与上条形齿轮(33)的齿前端(48)将要接触前,弹性滑动片(45)与固定挡件(44)接触,上连杆齿轮件(20)由下行变为静止,弹性滑动片(45)上端(49)后移,弹性滑动片(45)在弹力作用下前行,推动上连杆齿轮件(20)上行,扇形齿轮(14)继续旋转,扇形齿轮(14)的齿前端(36)与上条形齿轮(33)齿前端(48)接触后咬合旋转,弹性滑动片(45)与固定挡件(44)滑动分离;在下连杆齿轮件(21)上固定有防跳齿控制器(43‑1),该防跳齿控制器(43‑1)由固定挡件(44‑1)和弹性滑动片(45‑1)组成,固定挡件(44‑1)固定在下连杆齿轮件(21)的下条形齿轮(33‑1)或下连杆(42)的侧面,与下条形齿轮(33‑1)齿面(46‑1)平行,弹性滑动片(45‑1)固定在扇形齿轮(14‑1)的或凸轮(15‑1)侧面或前端齿(36‑1)附近,与扇形齿轮(14‑1)的齿面(47‑1)平行,扇形齿轮(14‑1)前端齿(36‑1)与下条形齿轮(33‑1)的齿前端(48‑1)将接触前,弹性滑动片(45‑1)与固定挡件(44‑1)接触,下连杆齿轮件(21)由上行变为静止,弹性滑动片(41)上端(49‑1)后移,弹性滑动片(45‑1)在弹力作用下前行,推动下连杆齿轮件(21)下行,扇形齿轮(14‑1)继续旋转,扇形齿轮(14‑1)的齿前端(36‑1)与下条形齿轮(33‑1)齿前端(50)接触后咬合旋转,弹性滑动片(45‑1)与固定挡件(44‑1)滑动分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觉明,未经周觉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141731.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