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精度采样数据同步的谐波分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81937.2 | 申请日: | 201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3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淮清;付志红;侯兴哲;李春燕;张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23/16 | 分类号: | G01R23/16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 代理人: | 孙荣川 |
地址: | 40004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高精度的采样数据同步化的谐波分析方法。适用于电网谐波分析领域。可实现电网信号的频率、幅值和相位的准确计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①用于精确测定基波周期的二次多项式逆插值方法,使得基波周期计算精度提高了2个数量级(达到1.51×10-7%);②用于非同步采样数据同步化处理的径向基函数插值方法,经径向基函数插值的同步化数据误差提高了3~4个数量级(达到1.1×10-9%),该发明的优点是在前述同步化数据基础上的谐波参数(幅值和相位)计算精度提高了4~5个数量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精度 采样 数据 同步 谐波 分析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高精度采样数据同步化的谐波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提出了一种用于精确测定基波周期的二次多项式逆插值方法:首先,基波周期是通过相邻过零时刻点的差值确定;因而,过零点的检测精度是关键,它不仅是基波周期计算的前提,也是频谱分析中相位补偿的基础;计算基波周期分为过零点检测和基波周期计算两个步骤:1)过零点的检测:找出采样序列中x(t0)<0,x(t1)>0,x(t2)>0的三个相邻采样点,可确定过零点位于t0和t1之间;采用了二次多项式逆插值方法确定过零点,其原理是:取二次插值多项式p2(t)=x(t0)+x[t0,t1](t-t0)+x[t0,t1,t2](t-t0)(t-t1),其过零点处p2(tzero)=c=0,确定过零点tzero的步骤为:①采用逐次逼近法,先取
使得:x ( t 0 ) + x [ t 0 , t 1 ] ( t zero ( 0 ) - t 0 ) = c ⇒ t zero ( 0 ) = t 0 + c - x ( t 0 ) x [ t 0 , t 1 ] ]]> 第①步骤中的x[t0,t1]表示x(t)在t0处的一阶差分;②再求
使得满足:x ( t 0 ) + x [ t 0 , t 1 ] ( t zero ( 1 ) - t 0 ) + x [ t 0 , t 1 , t 2 ] ( t zero ( 0 ) - t 0 ) ( t zero ( 0 ) - t 1 ) = c ]]>⇒ t zero ( 1 ) = t 0 + c - x ( t 0 ) x [ t 0 , t 1 ] - x [ t 0 , t 1 , t 2 ] x [ t 0 , t 1 ] ( t zero ( 0 ) - t 0 ) ( t zero ( 0 ) - t 1 ) ]]> 第②步骤中x[t0,t1,t2]表示在t0处的二阶差分;③然后利用迭代公式:t zero ( k ) = t 0 + c - x ( t 0 ) x [ t 0 , t 1 ] - x [ t 0 , t 1 , t 2 ] x [ t 0 , t 1 ] ( t zero ( k - 1 ) - t 0 ) ( t zero ( k - 1 ) - t 1 ) ]]> 在等距节点(即t1=t0+ih)情况,可用差分插值公式,取t=t0+λh,相应有:λ ( k ) = t ( 0 ) + Δ 2 x 0 2 Δ x 0 λ ( k - 1 ) ( λ ( k - 1 ) - 1 ) , ]]>t ( 0 ) = c - x 0 Δ x 0 ]]> 其过零点位置为:tzero=t0+λ(k)h,其中Δx0=x(t0+h)-x(t0),Δ2x0=Δx(t0+h)-Δx(t0)=x(t0+2h)-2x(t0+h)+x(t0);此外,为提高过零点检测的精度,在二次多项式逆插值基础上,采用平均处理方法,即取过零点附近的两组数据点:x(t0)<0,x(t1)>0,x(t2)>0和x(t0)<0,x(t1)<0,x(t2)>0,分别计算过零点值后取其平均作为过零点的近似:t zero _ 1 = t 0 + λ ( k ) h ( x ( t 0 ) < 0 , x ( t 1 ) > 0 , x ( t 2 ) > 0 ) t zero _ 2 = t 0 + λ ( k ) h ( x ( t 0 ) < 0 , x ( t 1 ) < 0 , x ( t 2 ) > 0 ) ⇒ t zero = ( t zero _ 1 + t zero _ 2 ) 2 ; ]]> 2)基波周期的计算:第1)步骤实现了单个过零点的确定,然后通过相邻过零点间时间差可给出信号的基波周期T0,即按照前述过零点检测方法给出相邻两个过零点并记为tstart和tend,其基波周期相应为T0=tstart-tend;(2)、提出了一种采样数据同步化的径向基函数插值方法:分析的信号为x(t),其实际采样序列为x(n),理想同步采样序列为x0(n),数据的同步化过程实质是寻求从实际采样到理想采样的映射f:|x(n)→x0(n);现有方法均通过直接建立实际采样点与理想采样点间的关系实现的,因而精度和计算公式较复杂;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同步化思路,其步骤为:1)根据采样值x(n),通过插值方法构造一个函数
近似信号x(t),即
其插值过程选用的插值函数为径向基函数
其中c为径向基函数的中心,a为形状参数。径向基函数插值原理是:已知x(t)的非同步采样序列x(n),将x(t)近似表示为径向基函数的线性组合:x ( t ) ≈ x ^ ( t ) = λ 1 φ 1 ( t ) + λ 2 φ 2 ( t ) + . . . + λ N φ N ( t ) = Σ λ j φ j ( t ) = [ Φ ( t ) ] [ λ ] ]]> 利用离散点处的插值条件:x ( n ) = Σ λ j φ ( | | t n - t m | | ) ⇒ [ Φ ( t ) ] [ λ ] = [ x ] ]]> 其中,[x]=(x(1),x(2),...,x(N))T,[λ]=(λ1,λ2,...,λN)T为待定系数,形式为:φ ( | | t 1 - t 1 | | ) φ ( | | t 1 - t 2 | | ) . . . φ ( | | t 1 - t N | | ) φ ( | | t 2 - t 1 | | ) φ ( | | t 2 - t 2 | | ) . . φ ( | | t 2 - t N | | ) . . . . . . . . . . . . φ ( | | t N - t 1 | | ) φ ( | | t N - t 2 | | ) . . . φ ( | | t N - t N | | ) λ 1 λ 2 . . . λ N x ( 1 ) x ( 2 ) . . . x ( N ) ]]> 进而可得系数:[λ]=[Φ]-1[x]因此,任意t处的x(t)的近似值
为:x ^ ( t ) = [ Φ ( t ) ] [ λ ] = [ Φ ( t ) ] [ Φ ] - 1 [ x ] ]]> 上述插值构造近似函数中,考虑了采样数据的影响,因而插值曲线更加光滑,逼近精度更高;2)取函数
的同步采样近似表示理想同步采样,即
对近似函数
取同步采样数据
过程时仅需将同步采样时刻点坐标代入
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110081937.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